判词1-红楼梦判词解析(上)晴袭、钗黛、香菱判词与命运的解读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阿噗李昭只: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血泪,他笔下交织的是美好的幻想与无奈的现实。《红楼梦》里每一个人物都是饱满而鲜活的,有优点也有缺点。需要读者带着“情”去体悟,去理解人之为人必然会存在的缺陷。忌带着戾气、带着成见去读去解,弹幕评论出现引战言论我会进行清理。请大家共创友善和谐的讨论环境,谢谢。
  • 笑醉花间Sam:袭人真是被误解最多的一个了,有些读者或许是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看到书里一些情节会误解,其中就属她和宝玉云雨情被诟病最多,我们首先要明白袭人是宝玉的丫头,丫头和主子行云雨之事是很正常的,但是宝玉和黛玉就不行,他们一个是公子一个是小姐,他们要成为合法夫妻就要找媒婆说媒才行,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说院子里姑娘们都大了,宝玉混在里面难免招人闲话,这一方面是保宝玉,也是在保黛玉,但是王夫人听了显然就是另一个意思了,还有一回写史湘云给贾宝玉梳头,袭人看到了就说他们也不避避嫌,说实话,如果不了解当时的身份等级制度,曹公这里的文字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真的很容易就理解成袭人在嫉妒,史湘云不像三春是自家姐妹,她和林黛玉薛宝钗一样都是别家的,梳头这种行为如果让好事的老妈子看到,又要去王夫人那告状了,还记得宝玉给麝月梳头,晴雯怎么说的吗?交杯酒还没吃,就上头了。 还有一点,王夫人可以允许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为什么必死金钏?也是身份等级的问题,金钏是王夫人的丫头,袭人是宝玉的丫头,她们虽然都是奴才,但所属的主人是不一样的,如果宝玉私自和金钏发生了关系,就叫“奸淫母婢”,这在古代是大罪,但如果王夫人哪天把金钏赏给宝玉了,那就没问题。很多人说王夫人是佛口蛇心,信佛了还逼死金钏,事后还假惺惺的哭,我觉得王夫人的行为很好理解,王夫人作为贾府的第二代管家(贾母第一代),年轻时候管理贾府,手段不比王熙凤差,甚至我觉得比王熙凤强得多,王夫人的等级观念是很强的,金钏从小服饰她,要说王夫人不喜欢是不可能,但是金钏勾引宝玉正中了王夫人最担心的事--坏了规矩+败坏宝玉名声,站在这个角度上看王夫人,她撵走金钏很正常。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到谐音法、谶语法、影射法、引文法、化用典故法,我读红楼梦因为文学储备严重不足,影射,引文和化用典故我时常感受不到,曾经看梁归智的书提到影射法,我们最熟悉的是晴为黛影 袭为钗副,他还提到曹雪芹有些时候写葵官其实是在写史湘云,说实话即使他点破了这一点,我看书还是分不清楚,引文和典故就更难了,希望up主赶紧更新后面的!
  • 浮生如梦半世凉:[呲牙]补充一点点,自打红楼梦诞生以来,很多人都对袭人和宝钗多有诟病,尤其是袭人这个破席子这副画,清朝就有文人诟病说这是暗示袭人不守妇德和宝玉有了云雨情再去嫁蒋玉函!…可以说各种说法喧嚣尘上。不过我觉得这种说法是禁不住推敲的,首先是up的观点,虽然袭人精于人情世故,可是出发点应该就是跟着宝玉心里就想着宝玉的。第二,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所有自传体小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回首人生都会对自己以往的不孝种种进行反思,所以秦可卿都能被作者原谅,难道袭人劝宝玉读书不对?没写出来的部分难道就会变成一个坏人么?
  • 濯清澜:今晚和发小一起吃的大排档,看到菜谱上写的各种“金陵烤鸭”“王府泡椒鸡”“宝玉乌梅冰粉”,才后知后觉想起来金陵十二钗,就在琢磨这些菜名是怎么想出来的。看到一道“晴雯腐皮包子”,旁边写着“宝玉想要讨好晴雯,特意留了一个腐皮包子,结果晴雯却没吃到”,于是会心一笑。当时说完这茬,宝玉接着问“黛玉在哪里,刚看完我写的字,怎么转头就不见了?”晴雯则回道“早就走了”。也许并不是早就走了,而是没进内房之前听到宝玉特意留了一个腐皮包子,估计是生气了吧。又看到一道“黛玉凉皮”,顿觉菜名起的有心了。这个凉字,可以是形做动吧。[妙啊]
  • bambooliver:同意up主大部分的评价,唯独晴雯部分我想补充一点。除了补雀金裘,撕扇、怼遍怡红院,好像一句真性情不够解释为何曹公偏爱她。在我看来,晴雯的可爱和反封建体现在她的主人公姿态,一提撵出园子就哭,是因为她把这里当家了。无论是偷东西的坠儿、攀高枝的小红、轻狂的芳官和偏心的干娘(包括袭麝碧),在她眼中都是破坏怡红院这个家的安定团结。就像打工仔心心念念为公司着想,每分钱都替老板看着一样,这种做法在今天都会被其他员工诟病,更别说那个时代了(老板也可能偶尔被惹毛,但不可能不喜欢这样的员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八个字道尽了意识和身份的落差,是她悲剧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