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平台-黑科技还是末日机器?重启粒子对撞机意义何在?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东城以西的东东:UP做科普我不反对,但至少得有点科学精神,早就证明牛顿从掉下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梗,还拿来说。用从网上搜集的论文资料给大家麻了一通专业术语,也只能呵呵了。 讲一下自己的观点:穷全欧洲之力建起来的对撞机十几年才开一次,美国花了20亿最后把坑又填上了,用脚板底想都想的出来是怎么一回事。杨振宁是全球顶尖的物理学家,他到现在还一直强烈反对中国建造强子对撞机,杨老的意思不是永远不建,而是当下不适合建,这玩意几百亿美元建起来以后,中国高等物理方面的真正顶尖研究人员不到全球的1%,纯粹是为别人做嫁衣,后期维护使用更是一个无底洞,他认为还不如用花费建造一所哈佛的钱去培养我国大量高等物理学的科研人才,或者是把钱投入到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尽快解决目前被卡脖子重要领域的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国内工程院里几个学阀水不动论文了,想要换一个方向水,你以为他们是真的搞研究吗?真正目的是捞钱!建造这个东西的设备都是定制的,不是量产的洗衣机没有参考报价,人家随便说说,里应外合,千亿的项目,想想哈喇子就老长了
  • 三上油压:刘慈欣的《朝闻道》 好像是里面的排险者文明提出过这样一个例子,原始时期智人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在满天繁星下抬头仰望天空。那时候他们排险者设立在地球的文明危险预警监视器就报警了。别看亿万年很长,对宇宙的尺度来说不过沧海一粟。当远古的智人抬头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宇宙的时间尺度来说也是非常非常短的一瞬间。我记得概念是这么个概念书本里就是这样描述我们人类的,那时候看到这段时真的很震撼。在佩服刘慈欣那史诗级的想象力的同时,也对现在这个社会浮躁的普罗大众感到悲哀。 现代社会的人们,被资本逼成了金钱的奴隶(当然我也是,不过还是要避免做一个太浮躁的人)。同时也是坐井观天,唯我无他,对认知以外的事物持嘲讽姿态,故步自封,无求知欲。当然这个也不能怪多数人,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爆炸,耳濡目染,能表明是非的人就已经很难得了,更不要说去认识新鲜事物看大千世界,拓展世界观,增加视界开阔力。 但!这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不应该围绕那个最值得深究的哲学问题吗?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又是什么?地球的另一端是什么风景,大气层外的真空里是不是充斥着宇宙高能辐射☢,银河系为何围绕着一颗超大直径,超大质量的黑洞旋转,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么多的天体在运动而不是被引力拉到一起相互融合毁灭?宇宙的一切真的太神奇,太复杂,太广阔无垠了,以至于让我有一种深空恐惧症,太阳系就像宇宙这个超级海洋的小小避风港,而地球就像一个孤岛,一个牢笼,困着亿万生灵在此。 还有人性的贪婪,卑劣,谎言,暴力,自私,无知,自大,等等一切组成了这个超级巨大的世界,以至于每天好像都可以接触到不一样的路人,感觉每个路人和商店老板就像是NPC,又可以这么说,只要对宇宙开始感兴趣就会有质疑自己的想法。。。说的再多也诉不完我想要说的,但是看到UP主的视频还是很震撼,虽然知道有粒子加速器这个事件,但是我看到过没有哪个UP能把这些概念讲解的这么通俗易懂。也感谢有这样一群前仆后继的人类精英去揭示这个宇宙的秘密。虽然他们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但是百年之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又何尝不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前行?我们进现代有杨振宇这样的超级巨人,还有一种精英科学家工程师,他们不是单独某个巨人,是一个巨人引领着一群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同巨人般的人前进,构筑物理大夏,征途星辰大海!
  • 文博大萌神:LHC这个锤子基本到头了,目前理论物理学已经跑到火星了,可实验才刚刚换上独轮车,像弦论这种一点实证都没有的纯理论围绕它的研究都已经汗牛充栋,而能够验证的工具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也就比LHC强不了多少了,这是杨院士力劝中国不参与大锤竞赛的原因,在目前这个摩尔定律减速,生产力提升遇到瓶颈,能源危机初现,国际形势动荡的关头,可能真的需要另一次全球级别的大动荡来刺激科研的发展了。
  • 花猫壹号:虽然加速器等应用于基础科学的大科学装置看上去是在日常生活中相较于产业科学来讲没什么用,但是几乎每一个科研仪器的研制成功都离不开基础科学甚至是一些前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杨院士的话在他刚说出的那些年的确是对的,但是今天的情况与1927年已经完全不相同了,假如发达国家像制裁芯片一样对我们的科研仪器进行制裁的话,其结果很可能就像三体人对地球施加的智子一样,直接锁死你的理论研究,到那时我们只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说到底,错过的课还是要补的,每一份投资都有其价值,哪怕它并不能直接当饭吃。
  • 神奇的咪姆:知识的续接是个问题,人力有时穷、人的寿命更是一个巨大的限制。再聪明的人、再天才的存在也得从牙牙学语开始一点点学习,基础不搞懂后面怎么搞,没法跳跃。中间还得运气够好,没有走错方向,不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就搭进去了。就算后来者属于站在前人肩膀上了,但每一次开始都得从脚上开始慢慢爬上巨人的肩膀,巨人的身高随着新知识的出现还在缓缓增长,导致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生命也就那么长,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