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完整版输出-还没弄明白什么是精酿,它就已经快凉了?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富坑道人:笑死,说大厂的精酿不是精酿,所谓自己心目中的才是精酿,说白了还是大厂价钱不高逼格不够,就如同想当年娃娃鱼两千一斤,都抢着送礼请客,现在养殖的多了,30一斤反而销量少了一样道理哈哈哈哈
  • 湖里狐狸:精酿的最终形态就是醋和酱油。
  • 非攻:这期文案不太行,讲了半天还是流于表面,我个人认为,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好喝才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酒的社交属性和其它附加属性,有些酒骗的了脑子,却骗不了舌头和钱包,许多人在这方面算是本末倒置了(较为正式的社交场合除外)。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酒,就连啤酒我都觉得难喝,更别说白酒了,在那时候的我眼中,酒=辣鸡,喝到嘴里都是个爆辣恶心,没有其它任何味道,尚不如一瓶肥宅快乐水。 后来步入工作,各种社交场合下,开始慢慢接触白酒,渐渐地,对各类白酒有了一丢丢的品鉴基础,能从里面喝出酒香、喝出好坏了,才知道喝白酒的感受。但由于我没有平时自斟的习惯,品酒仅限于社场合,圈子里都爱喝白酒,所以对于啤酒我是不接触的。 直到某一次,几个朋友们没有尽兴,决定一起去唱歌,在ktv里点了一提啤酒,百威小红瓶,我这才尝到了毕业两年后的第一口啤酒。 亮黄色的酒体配上方形冰块,清爽的泡沫恰好溢至杯口,我端起杯子就是一口,哇!没想到啤酒居然这么好喝!长时间被白酒那辛辣浓厚的香气熏陶的味蕾,在接触到第一口啤酒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白酒,啤酒酒精的辛辣感完全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反而更好的衬托出了麦芽的香气,恰到好处的清香带着微微的苦味,冲击着舌苔和鼻腔,冰凉清爽的口感令人为之一振,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剧里的上班族下班之后都会来上一罐冰啤酒了,妙啊!当时的我,觉得啤酒真的是一种完美的饮料。 当然,在这之后,“精酿”火了,在去某个小酒馆宵夜的时候,我也跟风来了一扎店家自制的精酿,怎么说呢,所谓的“精酿”,确实要比市面上常见的普通啤酒要好喝,最明显的提升莫过于酒体的香气和层次,要比常见啤酒丰富了不少,但也仅限于此了。在我看来,这家小酒馆的“精酿”并不值我为他所付出的价格—58元,差不多的价格,我更愿意入一瓶金盖玻汾,体验更加丰富的口感。自此之后,我对精酿没了想法,在我看来,“精酿”带来的口感提升远远比不上它所带来的溢价来的值得。 当然,酒能骗过脑子,但是骗不过舌头和钱包,对于酒来说,好喝,那永远是最主要的。
  • 卡门无罪:都是工业产品,产量的差别而已……单独造个词,加上工匠精神,卖溢价呗,愿者上钩
  • 流汗进行时:精酿爱好者路过。其实国内用精酿来翻译craft beer,个人认为这是对啤酒文化的最大侮*。因为它从名词概念上,就把工业啤酒,与各种很难大批量生产的啤酒风格进行对立,通过歧*工业啤酒而形成一种优越感。国内的手工啤酒厂商,正是利用这点来唤起部分人的虚荣心,进而促使其接受手工啤酒的昂贵价格。 但我理解的啤酒文化,包容平等应当是高于所有原则之上的。无论是便宜点工业啤酒,还是昂贵的手工啤酒,都有其意义所在。比如说和朋友出去撸串,那青岛燕京哈尔滨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主角”,不应该有太多存在感,也理应当足够廉价。 而对于天天喝工业啤酒感到厌倦的人,也需要偶尔通过更口味丰富的手工啤酒,来获得更多味觉上的乐趣和挑战。这也是很多酒鬼(包括我)痴迷于花大价钱喝手工啤酒的原因:我们更希望能看到更多挑战啤酒风味极限的存在。这时啤酒是作为“主角”而存在的,当然也就能容许一定的溢价。 手工啤酒价格昂贵,根本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相对更高,产量小导致生产成本无法进一步均摊,以及供需关系带来的二级市场炒作。而且也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愿意为味觉体验赋予高于其他体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手工啤酒的小众性,几乎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但这点既不应该成为啤酒爱好者贬低普通消费者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普通消费者嘲笑啤酒爱好者的理由。生活不是做选择题,而是创造新题目。比起固执于非此即彼,“我都要”才是健康的啤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