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唔搭8_电影能像游戏吗?电影叙事VS游戏叙事-9唔搭8_电影能像游戏吗?电影叙事VS游戏叙事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巨型菜菜鸟:我上大学的时候研究生课程都已经在讨论电影和游戏的关系了,而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喜极而泣],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讨论,电影艺术是没有交互性的,而游戏的另一个名称就叫电子交互式艺术。而所谓的游戏性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连同红蓝3D电影穹幕电影水幕电影等等等等早就探索了一波但是没有太多留下来的。游戏和电影现在都在相互渗透,注意,我们讨论的可不是题材故事相互改编这么浅显的东西,而是电影如何实现交互,游戏如何电影表达。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工业已经渗透进了游戏引擎作为虚拟拍摄的必要手段之一,这不叫跨界了,这是制作工艺开始产生了融合。
  • 蒲公英之舞:我反对电影游戏化和游戏电影化[虎年]
  • 羁魂-K葬噯-帆:对于【电影能否像游戏】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关键在于观众使用什么样的观看方法。开头你就使用好莱坞和你印象中的游戏的素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游戏性“在影视中的表达仍然非常粗浅,进而质问【电影能给予观众游戏的叙事体验吗?】 我很庆幸你首先抛出的角度是”互动“而不是文本分析。是的,我们当然具有在游戏中不同的叙事体验。【叙事】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在时间与空间上,将某个事件放在与其他事件的关系中,才能辨识这个事件的意义;叙事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而是包含了选择、重组、简化现实等。以如此观点来看待,所谓游戏的叙事体验就存在于由互动而产生的时间经验之中了,也就是所谓的【游戏性】。 但不知怎么的,你突然跳入了【魔法圈】这样的解释,以惯常的概念的来说的话,就是【异托邦】的概念。把沉浸于叙事作为【异托邦】的想象,这实在是一个不在话下的概念了。让我有理由怀疑,对冷僻概念的引用是你知识上的不自信吗?接下来,你选择了侦探电影中的作者与观众展开的对于视觉材料之解码与编码作为【游戏性】,我认为这里最重要的是侦探电影作为一种可以暂时脱离自然主义性质的写实主义的另一种叙事,这就是说,存在另一种游戏性”真实“,所谓自然主义的写实主义也仅仅不过是一种类型的”真实“罢了。 因此我觉得你关于侦探故事的【游戏性】解读是表面了,甚至坍塌成简单的互动意义——重点不是我们对于视觉材料的”搏斗“,而是发现”真实“的人造概念。 很高兴你在结尾引用了《杀戮轮回(all you need is kill)》这样的作品,我想能加深我们对于【游戏性】的理解。【选择】之于游戏当然很重要,但更应该注意到的是我们玩家不断的【读档】(或者【轮回】)的概念——导入角色和玩家两个层级,由此映射出我们后现代下的生存。
  • 以六文錢:私以为,作为玩家,更倾向于游改作品尽可能还原游戏本身的剧情。在此基础上再对改编作品本身的素质提出要求,从玩家的角度来看,“粉丝向”作品可能就足够吸引人了。电影“游戏体验”化的尝试是一个有益尝试,但更像是电影向游戏的借鉴与尝试。目前的部分游改电影作品实际上两边都不讨好,往往借了尸也没能还魂。互动电影式游戏在本质上还是更像电影,而电影化叙游戏在本质上应该一分为二,电影的部分仍然是电影,游戏的部分还是游戏。我还是认为,游戏的本质是交互的,这种交互并不指互动电影的那种单纯的选择题,而在于一种操控,操控产生行为,但这种操控确又相当主观,因为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无非是在输送电子信号,游戏所产生的反馈究竟能不能给玩家一种操控的感觉,是受游戏设计和玩家主观感受的双重影响的。比如就我而言,选择A干掉某人,选择B饶恕某人,虽然游戏角色在选择后确实地做出了某个行为,但我并没有体验到操控感。控制吃豆人在屏幕上移动时,我却确实地感受到我正在操控吃豆人。但这种操控感和体验感又不一样,玩底特律变人的体验感综合上大于玩吃豆人,体验感又可拆分为多个维度,但在此已不适合细讲。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必然会成为超脱于电影的的艺术形式(我说超脱,并不是某某作品之间的对比,也不是指“优于”)而是因为游戏最终会吸纳电影这个形式,就像电影曾经吸纳音乐,文学,绘画一样。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虽然我并不喜欢时间这个概念)但是就某个艺术作品本身而言,这个作品是永恒的,所以讨论电影“游戏体验”化以及游戏“电影化”仍然是有意义的。所以我并不反对这种尝试,因为如上所述,游戏电影化创作出来的(目前还停留在游戏和电影的综合体上)仍然是游戏,并且在完全吸纳电影并且形成自己一体的特殊叙事概念之后,会不可避免地超出电影叙事这个范畴。而电影游戏化创作出来的也永远只可能是电影,并且永远不可能超越电影的范畴,因为其“游戏体验”化,如您所说的,只是对游戏叙事抽象地学习,电影作为电影,是无法还原游戏体验的。
  • portlandcement:电影引入游戏机制还是很新颖的观点,前9分钟的内容还是非常打动我。类似于悬疑电影,确实可以给人与电影博弈的感觉,不过我不太赞同不在乎输赢的观点,因为游戏本身是最终是要获得胜利,引发成就感,或者说参与感的。这也是我想对视频后半段提出的一点疑问,因为游戏在进行之初其实是非常希望将游戏机制快速传达给玩家,让玩家快速掌握机制并迅速参与其中的,而不是全部体验后才发现机制和结构的巧妙(就像是游戏的教学关卡),所以说无论叙事结构多巧妙,是否最多也只能说是电影叙事借鉴了游戏机制?因此是否电影的游戏性还是要最终解决观众参与感,并由此获得成就感的问题?这里我举一个例子,电影《罗拉快跑》其实是利用了S/L的游戏机制,如果观众和罗拉可以在一次次的修正“错误”过程中保持一致,会获得我正在与电影互动的错觉。不过在熟悉了电影的套路后,当人们不再觉得我可以操纵故事走向时,人们最多也只能与主角达到共情,并不能带入我是主角这种游戏核心体验。以上为我个人观点,如有纰漏欢迎指正。不过无论如何uper的观点还是启发了我,希望越来越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