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年 之 痒-七 年 之 痒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两个孤单的影子:真省流:沐上树梢正面回应结婚问题,高饱饱表示今天就可以随份子钱[doge]
  • 玻色子跳跃:已经好久好久没点进来过盗月社的视频了,感觉盗月社的受众现在可能已经主要是象牙塔里的学生和大城市阶层了吧,今天看到盗月社要回应“假升华”问题,特意点进来看看。 从视频中可以看得出来几个制作人的生活都过得很开心很有价值感,而假升华不为大家喜欢的根本原因可能也恰恰就在于此:这几个制作人都是根本不存在生存问题的,但绝大多数人光是维持生活就已经过得很累了。换言之盗月社这几个人其实是脱离于底层烟火气之外的,这种错位导致在他们低频次接触到底层百态时可以拥有一种旁观的视角,用以满足自己“价值升华”的情感需求,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很难共情,因为那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样子,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和现实。特别是在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在某些场景下只会被他者化,被消费,被用来满足自我感动的情感需求,但偏偏同时还要打着“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心里甚至会陡然升起一股厌恶和怒气来。 ——”然而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
  • 闹巷画虎:盗月社的变化在哪里呢?我感觉就是以前小品和现在小品的区别
  • 张死扛kang:看盗月社很久了,如果盗月社的各位愿意听观众的反馈的话,我想发表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撇嘴],不是专业人士,不听也行,我还会继续看你们视频的。。。就我个人比较喜欢20、21、22年那种风格,开头是大佬标志性嗓音开场,从城市街道拍到餐桌美食,从美食拍到当地人的生活常态。我个人是觉得烟火气才是最吸引人的,盗月社最近的作品也很好,但我总觉得不如前两年好看,我不专业不知道应该怎么具体的去分析问题,直白的表达感受就是:最近的视频里盗月社好像肩负着使命感在拍摄,好像这个城市的文旅发展全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一样,我感觉盗月社最近不是以记录者的心态去做视频,而是作为一个推广者在做视频。以前是记录和体验,最近感觉更像探店,当然现在的风格也没什么不好的。。。作为观众就有点遗憾。。感觉你们和其他美食up主最大的区别好像在消失。。。以上是我个人一点小感受,觉得没道理的话就忽略我。。。
  • 亲亲菲咯嘻嘻嘻:几个月前我取关的,取关前我也很久没点开过了,清列表的时候清掉了,今天首页又推荐来,一翻评论区很共鸣。我直说了,他们知识水平和眼界,已经不足够支撑一个有质量的作品了,观众成长了,他们沉浸在自我感动中无法自拔,所以超多东西显得很强行,这也是事实。我真的觉得,他们已经是讲不好故事的人了。(真的之前我会反复刷天津那几期,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