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 姓 王 没 了-异 姓 王 没 了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是黑暗黑暗:驳张良是罪人八条 首先封面那句话就有问题:异姓王全部弄死就不怕皇帝乱来吗?能有效制衡王权的从来都是相权。放任诸侯在历代都是取祸之道。且不说古代,当代哪一国能容忍国内有独立于己的第二政权,第三政权。 其次张良代表不了战国中后期那批纵横家和兵家。不具有典型甚至风牛马不相及。不论出身还是行事风格张良都与那批士人有本质的区别。即你所谓的“张良”不是张良。既然up托张良之名那咱们就看看张良到底该不该背锅。 第三信义观崩塌都快五百年了却让一个张良来背锅这合适吗?还有信义观的崩塌是自上而下的你不去批驳那些万恶之源反而纠这你所谓的那批“张良们”来批判这又合适吗?(别说上一期做得勾践,“勾践”也不是典型,而且越人断发文身怎么看也不像中原习俗。勾践前期的越国怎么看也应该是属于华夷中的夷吧。这不就相当于你用汉人的道德要求匈奴人吗)并且劝谏难道不是朝相反的方向劝吗,难不成要看着君王做错决定非但不去制止反而推波助澜吗? 第四难不成我们要对所有人都讲信义吗?宋襄公到是对楚人讲信义了,楚人是怎么回应的?宋襄公可恶就可恶在对不讲信义的人讲信义,结果是让人们对信义失去了希望。渐渐地大家都不讲信义了。相反张良是背刺了峣关守将,但在此之前不是也招降宛城守将甚至依诺封其为侯。这难道不是一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吗?对该讲信义的人我就讲信义,对于小人随时有风险出卖我的人还要讲信义吗?请问是宋襄公对信义的伤害大还是张良对信义的伤害大?相反我觉得张良非但不是信义1.0的掘墓者反而是信义2.0的塑造者,因为他告诉我们不是对所有人都讲信义的,要分对什么样的人。这是不是让一些人重拾起信义观呢 第五还有背刺项羽的事,楚汉早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了。你能保证项羽是真心议和而不是回去喘过这口气来把你灭了吗?你的对手千古无二,而且不弄死你不罢休。他缓口气还有你喘气的机会吗?非常之时难道你还要讲所谓的信义观吗?上一个跟楚人讲信义的现在我们还在骂呢。而且从后续项羽败亡的情形来看,希望项羽死的不仅仅是刘邦张良,甚至还有最底层的老百姓,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个给项羽指路的老人。
  • 建国鲜酿啤酒:你说的大部分事情都不是张良几句话就能左右的。还有,分封诸侯和纠错成本有啥关系?
  • 熊猫江南1978:我终于明白UP的逻辑了。原来UP是认为汉代秦是一个公天下代替家天下的机会,张良使皇帝猜疑异姓王,导致了这个机会的丧失。因此张良成为千古罪人。 UP这是把帝王想的太简单了。刘邦剪除异姓王,不是怀疑他们会造反,而是他们的存在会限制自己的权利。不信你看后来的汉武帝,七国之乱被平定后诸侯叛乱的可能很小,但是诸侯国依然使武帝不能集中力量办他心心念念的大事,所以他要不断的削藩、还有独尊儒术。因为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有没有张良,皇权都不会允许有异性王的,不是怕你造反,而是怕你制约皇权。而只要皇权不想被制约,就不会出现UP期望的纠错成本降低。其实当时的人,也未必认为存在对皇权的制约是好事儿。 张良反对的是暴秦,可不是反对独裁。他是希望辅佐一个不那么暴的独裁者,而不是要一个平衡的制度。
  • 汉文成侯:批评秦制不去批评法家,来东扯西扯张良,先射箭再画靶子,钟爱阴谋论,毫无依据的推演,你干嘛不推演到张良其实是外星人呢,打着批评秦制的口号,其实是带私货自己的喜好,好像说得韩信项羽就不会搞专制一样,我还可以推演他们得天下后大搞暴政呢,编故事谁不会啊。
  • 羽游翼:那现在那套民主价值观批斗古代人还是算了吧,从秦始皇决定走集权路线开始这一切就是必然,只是谁做的区别而已。 up自己痛恨秦朝就算了,恨不得汉朝倒退回西周重新搞分封制,大家讲贵族精神,君王诸侯相敬如宾,属实是又偏执又想当然。 这种周朝实践又失败了的制度汉朝再去踩一遍那才是刘邦被忽悠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