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v1-读了1000条差评,我发现了《活着》成为第一畅销书的原因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三生牡丹:我是初中时候读的《活着》,以前一直觉得福贵这种事大概也只存在于小说当中,直到后来自己脑袋里长了肿瘤,再后来父亲肝癌手术,再后来自己婚姻崩塌……我的人生就如同儿戏一般,一茬一茬的在上演着悲剧故事。在我最近20年的人生中,我会时常想起福贵,并因此感恩命运,诸多磨难后,起码父母都还安康,父亲肝癌手术也10多年了,自己有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有了自己的房子。人生并不总是波澜不惊的,如果遇到了风浪,希望你也能挺过去。
  • 李小白有点黑:我就不一样了,我喜欢在公认的烂片下面看好评,看看他们是怎么夸的,[doge][doge]
  • 汐木Zzz:我小时候经常会踩死蚂蚁,摘掉蜻蜓翅膀,抓住老鼠尾巴摔死,只是觉得有趣。但是中学以后就做不了这种事了,对生命的敬畏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 五彩年糕:信不信,余华出了啥事或争议事件后,绝对会有人拿那些情节说早觉得余华三观不正。
  • 我天天吐槽:看到那句“当你鲁迅先生笔下中国人的愚昧在余华笔下竟被隐隐称赞”的评论我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我仔细回味我看过所有余华的书,发现好像都有的这么个意思。可是我始终觉得,余华本意并没有称赞的意味,甚至没有弹幕里说的同情,他只是做了一个客观的描述。但是作为读者,我们在看鲁迅笔下的所谓中国人的愚昧的时候,我们恨其不争,对于那种愚昧的,又蠢又坏的行为我们恨得牙痒痒;到了余华笔下,他把这些所谓愚昧的、自私的、又蠢又坏的人的人生详细的写了一遍,突然,我们好像不那么恨了,他们好像没那么坏,甚至有点点“可爱”的意思在里面。他们的行为在我们当代眼光看来依旧愚昧,但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并非不可理解。而且,他们身上,原谅我这么说,他们身上带有一种中国人的民族性,这或许让我们感到亲切。我们看余华的书会感到那种隐隐的称赞,或许就是人对于人性的一种原谅,一种同情,对于人性的一种理解,对于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的一种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