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谈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生态有底,政府有为-中规院院长王凯谈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生态有底,政府有为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083300:【“公园城市”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中共成都市委九次全会上,成都提出了到2035年,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可持续的特质充分彰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成为全国样板的具体目标。对于这一决定,王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有前瞻性的目标,但同时充满挑战。与过去只谈生活场景、生活环境里“表面”的绿色发展不同,当下谈绿色发展是个较为具体的事情——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王凯谈到,成都提出“到2035年,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成为全国样板的具体目标”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应该说这在全国范围的城市还是比较超前的,但要实现并不容易。“工业的碳排放要减多少、交通出行的碳排放要减多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碳排放要减多少,这是个技术层面的硬指标。” 【下一步,成都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考量和着力,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同时,满足成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 王凯表示,成都还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比如在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他认为,我们现在所涉及到的绿色生活,绿色场景,其实还是城市建设中的一般要求,高标准的绿色城市建设中,对于低碳和绿色应该有更高的技术性的体现和制度性的支撑,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比方说绿色的交通(车联网)、绿色的物流,绿色的基础设施、水电气暖热的供应等,要有传感器的监测,这是技术性的;其次,要有一定的政策性的支撑,要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城市都要做精细化的管理。此外,希望成都能有一些集成示范。就是能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不同的功能区域、不同的地段里都能有不同技术支撑,从而达到碳排放达标这一个统一的目标,这则是需要不同领域的技术集成才能实现的。”
  • 083300:“公园城市”为何诞生于成都2018年2月,习总书记在视察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2020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什么“公园城市”概念的诞生地会在成都?王凯对此概括为两点:生态有底、政府有为。 他解释说:“成都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来讲,成都平原是我们国家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区。在成都郊区还有林盘经济,这就是成都非常典型的一个场景:生产生活和绿色环境交相融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此外,成都市委市政府率先贯彻落实了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在城市建设的一些理念和行动上,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和环境交相融合的特点,这两项因素的相互叠加,就促成了“公园城市”这个概念在成都的诞生。”
  • 083300:文字:https://mp.weixin.qq.com/s/M2SlBvHBEePUXp1nJTZ3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