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th_test_5-找规律很有意思,不仅仅是数字填空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醚人的表情-O-:用拉格朗日插值法 不管什么找规律都是114514[妙啊]
  • 山中大雪月下满弓刀:这留的作业是搞传销的算法了
  • 爱卖萌的可爱猫sir:我见过更离谱的,按照数字声调找规律[微笑]
  • 羽龙辰:不知道这条老师能不能看到,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数学很有兴趣,17年高考一卷142分(只是为了证明为什么有兴趣,不喜勿喷)但是报的专业只学高数B,我现在准备自己转专业考研,可能不会转数学而是转码。我想问一下就是老师这些视频讲的,很有意思,但是我自己学数学目前有很多时候仅仅是能够学会,很多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有没有推荐类似的数学史的书或者别的之类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需要跨考,2个月学了高数,还没有学线代和概率论,毕竟要应试,填的太快了,有些确实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但是又不能一直催老师更新对吧[doge],所以希望能推荐一些书什么的
  • 1062019:现在的找规律题非常尴尬,这种题目从小学就开始有,其目的是训练人最朴素的发现规律的直觉,这种能力在生活中是必要的,要考查也无可厚非,与数学没有必然联系。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通识科),这种题目只能被划入到数学科里。于是,离谱的事情就发生了,小学的出题人为了体现数学科应有的难度,公考的出题人为了挖掘考生的所谓智商情商等,“规律”怎么怪怎么来,牵强附会成了标配,找规律变成了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可是人的心思又怎么可能揣摩出来呢。 但数学是必须讲究严谨的,任何直觉都不可靠,任何规律未经严格证明均不能谓之正确。从此,找规律的“数学题”越来越就成为一种笑话。 幸而,找规律的题目,随着数学课程难度逐渐递增,在中学就销声匿迹了,被更为严谨的数列通项公式所替代。 那么,如何解决小学阶段和公考时,既需要考查一般找规律能力,又要顾及严谨性的矛盾呢?很简单,考生填上答案之后,必须写出自己的找到规律,合理即为正确,均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