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 午后广播与夜半情话-【单读 第三季】许知远的内心旅行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单行线zhou:坑坑洼洼的脸,一头蓬松的头发,白色衬衣是他“仅有的一件衣服”,深色的牛仔裤的后袋永远卷着一本厚薄不一的书,把牛仔裤压得喘不过气来,然后脚下配一双与着装极不和谐人字拖,在我看来是非常fashion且个性的许知远,我曾经还幼稚的模仿过他的着装,但表面的模仿终究到达不了灵魂深处,崇拜,我是认真的。据说,他是一位被书籍塑造的人,我羡慕他,不像我,从来都是被生活、被工作、被家庭塑造。也很同意他讲的“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最终会形成一个纬度”,是的,普通人通常对深度望而生畏,广度才是普通经常拥抱一种姿态,既然深度和广度迟早会有一个交点,最终成为一个纬度,我的理解:既然无法挖掘知识深度,我们多拓展一些知识的广度,交点会不会越多,与深度的交点越多,会不会提升一些深度,是我胡思乱想了。他诚实的谈到他的虚荣,希望自己被历史承认是他最大的虚荣,这种一种精神上的虚荣,相对于大多数人对物质上的虚荣,会不会更加精致,更加雅致,我也不得而知。脑子里get到罗翔哪一句:我们这一生都在对抗虚荣与虚无,所以无所谓形式与内核。也正如许知远自己说的,在宽广的世界里做一个不狭隘的人。
  • 青年小胖l:许知远是生活在过去的人。许拒绝现代社会,他心里向往着的是过去的,黄金年代的,崇高的东西,他怀着过去文人的朴素愿望,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有审美的,追求理想的。然而当这种理想主义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他冒犯了正在剧变的现代社会的主流声音——“李诞”,李诞是一种符号,他假装放弃理想变得犬儒,拿出一种后现代式的消解的姿态(我不重要,社会就是这样的,理想不赚钱),我很怀疑当李诞以及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凝视自己的恐惧(现代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曾经的理想时真的能说服自己这些不重要。而许知远的出现激怒了这些,他的存在提醒我们,我们已经放弃了理想因为我们的不安全感,现实的骨感和逃避,或者说我们现在是为自己而活吗?还是混吃等死。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在直升天堂,我们在直坠地狱。
  • 青年小胖l:许知远招人喜欢的点是尽可能的诚实,很多时候我很难说服自己称他为老师和作家,因为他的表现和姿态更像一个同行者,让我天然的有一种亲近感
  • 在途者:对许知远的评价,矫情,媚俗,理想,知识分子。不管褒贬都是对他的肯定。看他的十三邀,他的提问方式甚至能看到酸楚知识分子的心机又夹杂着笨拙。我喜欢他就是喜欢他能自洽,能坚持,能直面自己欲望又要保持自己一颗赤子之心。我们已经被生活裹挟着学会了摇摆。在我眼中,不管什么样的坚持,都是值得歌颂的卫道士,他至少还有自己想要捍卫的一片天地
  • 单行线zhou:刚刚在听许知远一档在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杂味之旅,他讲到在国外的中餐厅吃左宗棠鸡,其实是左宗棠民国的时候去过这家餐厅,然后按左宗棠的口味做了这一种符合他口味的鸡,据说这个鸡也并没有因为和左宗棠联系在一起而更加的好吃。我在想:吃货是不是都爱写或者是讲作家都爱吃,汪曾祺笔下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故乡高邮依山傍水,他记忆中的美食是山中和水中的鲜活食材,又多又杂。他描写的食物篇幅不长,三言两语能把色香味写出来,制作工艺的来龙去脉写得精准细致,且一种食材介绍多种制作口味,让你读到第二种或第三种制作方法时,肚子就有种“咕咕”声音传出,口水也不自觉往外淌,一定要吃点其他什么东西,才能把馋虫压下去。必须承认读汪曾祺的《人间有味》是有强大挑战性的,至于是什么挑战了你,你应该感受到了。啥也不讲了,许知远鱼今晚红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