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见相非相-旧bgm-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一只白色脚掌的狗:我感觉说的好像不对。佛教是反本质的,即空的无自性的。历史上长期有有宗和无宗的对抗,但就算是有宗坚持的也只是法不空,真心妄心不空,而世界是无本质无自性的。看山是山即普通人为加反思的观点,认为山有山的本质,水有水的本质,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看山不是山就是理解了“缘起性空”,知道了万物是流变不拘的,是被条件所限制的,所以万物没有所谓自己的一成不变的本质,山就不是固定的山,水也不是固定的水。最后看山还是山是理解了“空假不二”,所谓的空不是空虚虚无,你不能因为山是流变的而否认山的假有(即现象存在),因此要承认此时的山是山,但你已经知道它是空的,山假有的。(通俗一点,一开始承认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认识到只有现象没有本质从而否认现象,最后认识到否认本质和承认现象是一致的。)
  • 白色稀饭:怎么理解呢 ? 看山是山 可以比喻成 大部分人所相信 通过文字图像触听视 接触的第一感受认知 看山不是山 开始怀疑 跳出主观框架去思考并发现问题 不断找出错误 纠正 比如这照片 怀疑陶瓷 是否完好 是否移动 材质 照片调色 时间 真假 总有出问题的地方 就好比一件事和一个人 总有问题 或是不同的角度更好的方法 看山还是山 看穿本质 运行规律 事与物的角度观点改变 看到的物体不变 但似乎看到了更多真实东西 最佳思路的就是思考的过程= 减少流程 判断力增加
  • 月lis: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自我,开悟,本我。
  • 螺旋态:UP主讲的的所有内容,只是看山是山,只不过对看山认知的三个阶段。还没有进入看山不是山,更没有进入看山是山。
  • 不知名实用主义者:!怪不得相片叫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