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焦虑-没事瞎操心,被焦虑拖垮的我,如何一步步逆袭!UP亲测4个方法,让你变成“心大”的人!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一粒圆圆的大西瓜: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拖延会导致焦虑,生活过分聚焦于一件事(比如工作)也会导致焦虑,前者的解决办法就是立刻去做,后者多给自己找点事分散注意力,阅读、运动等等,让自己知道世界还很广阔,这点事我紧张个der
  • 寂静幽斋:小时候养成了焦虑的坏毛病。 当我不在乎一件事的时候,通常是坏结果。 当我焦虑一件事的时候,通常都是我满意的结果。 久而久之就习惯性焦虑了。
  • 孙先生夺笋:我又来啦!点赞吧! 焦虑的根源: 1、遗传因素。 第17对染色体上的SERT(五羟色胺转化基因)基因,这个基因短的人,更可能患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偏离正轨的敏感。 如果成长过程中敏感特性没有被妥善关注和处理,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度过这些情绪化时刻,敏感情绪最终会演变成焦虑。 2、进化优势。 解决当下的问题。 延迟回馈环境。 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当下形成了一种“时间错位”,困扰着我们的大脑。 焦虑会进入应激反应状态。 3、防御神经回路。 看视频3分45秒。 4、心理因素。 压力管理失常。 控制欲的作祟。 讨好型人格的牺牲。 该如何自救: 病理性焦虑特征: 1、持续时间长,并不随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 2、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坐立不安、胸闷气暖、睡眠紊乱 3、明显影响到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 解决方案: 1、接受焦虑。 焦虑可以让我们发现潜在的威胁,提高警觉。 <用输出方式感受。 <正念冥想法。 2、想最坏结果。 走到灾难的尽头。 左侧最坏的结果,右侧备选情景。 3、暴漏疗法。 克服习惯性回避——反复接触让你焦虑的事务和场景——消除作用——刺激的反应减弱——意识到刺激并不能真正的伤害自己。 实景暴露:身体已经跨过了这道坎,内心的坎就变得容易了。 想象暴露。 4、聚焦影响圈。 白象效应:大脑只能决定自己想什么,决定不了不想什么。 以焦虑的事为终点,通过流程图往前推制定计划。 找出能改变的影响圈,重点关注,不能改变的不去纠结。 然后从起点开始向后推,支配行动。
  • 小羊西西咩:干货满满 能量满满[支持][支持] 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书里那句 蛤蟆先生:“说来话长” 苍鹭:“我在听” 跟「相信你的人」那句歌词 “你的脑海里,有许多美景,不知道怎么形容给我听,就手舞足蹈,就口齿不清,我放下自己也想听仔细。”一样温暖治愈~
  • 心的领域:经常焦虑是因为小时候遇到问题往往不能解决,养成了担心的习惯。长大后不能解决的就远离,能解决的立马解决,不要让自己过得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