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_Final-20分钟通俗讲解乐理的底层结构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我是杨同学杨同学:如果这种讲解方式今后被普及,记得第一个这样讲解的人是你的杨同学。
  • 貌似坏羊:基础乐理;大概知道什么是音乐,看得懂五线谱,知道一些音乐(歌曲)的特色及为什么有这种特色(例如日本的小调对比中国的大调)。基础视唱练耳:能以正常速度对着简谱(数字谱子)和五线谱(蝌蚪)唱出,能大概至基本听出不同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高)避免五音不全(唱歌跑调)。 想要成为音乐大师,需要进阶去了解调式分析(解刨不同音乐,了解它的好与坏),和声写作(创作音乐必备)。以上是一个毕业n久的音乐生,对以前记忆的粗糙总结。
  • s-unshine:本来是看了这个标题,觉得太大了,想起来喷他一波。等我看完以后太硬核了,太牛逼了。喷不起,喷不起,下一家。
  • 旅行者9927:感谢分享!讲得很有逻辑性很清楚,老杨的理工科基础一定很棒!网上很多音乐老师能弹能唱就是讲不清楚乐理,我估计很多音乐老师自己压根儿没弄懂,因为他们逻辑能力很差要彻底弄明白很难,又不得不给学生讲这些,唉!真是勉为其难啊。不过他们现在有救了,可以把老杨的视频拿给学生看[调皮]
  • 星球统领:讲得非常好[鼓掌],我想稍微补充一下关于音色的叙述。 视频中说音色就是泛音列,这其实是理想状态下的,比如有一根弦,你拨动它使其振动,它不但会形成整弦振动(波长是弦长的两倍),也会形成半弦振动、三分之一弦振动、四分之一弦振动等等,这他们对应的振动频率是基音振动频率的整数倍,这就是泛音列,不过这都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值,所谓理想状态,就是要满足弦要柔韧性无限好、弦的直径趋近于零、弦的密度均匀等苛刻条件,而我们平时见到的乐器是不可能达到这些要求的,所以乐器实际发出的泛音很多情况下是要稍微偏离理论泛音的频率的,我们管这种有偏差的泛音叫做偏差音,我们平时所说的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如鼓🥁、镲、锣等)就是因为他们的偏差音偏离了理论泛音太多,以至于人的大脑无法把它们理解为泛音列,所以就没有办法想象成一个基音与其泛音列的总和,所以也就无法清晰的感知一个确定的基音。而像钢琴、吉他、小提琴等有音高乐器的泛音列中的偏差音距离理论泛音就非常小,在人耳的容忍范围内。 另外,音量的变化也会对音色有影响,比如钢琴弹下一个音是有一个很大声的音头的,然后会逐渐渐弱,而有些管乐是没有音头的,而且他们不会自然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