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歌曲:普贤菩萨行愿品,经典好听-佛教歌曲:普贤菩萨行愿品,经典好听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青空玄:《普贤菩萨行愿品》功德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分别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錀。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读诵受持《普贤菩萨行愿品》功德无量无边,末学在此列举一些经典中所说的功德,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师兄都能够去读诵受持《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有善男子、善女子,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泥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是经典所说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能去看一看甚至读诵受持《普贤菩萨行愿品》。末学随喜!末学顶礼!南无普贤菩萨!
  • 月明沧海v:佛教四大菩萨里,文殊菩萨表现的是大智,就是究竟(彻底)证悟宇宙生命实相(真相)的智慧,所谓“般若波罗蜜多”,大概意思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即对诸法实相的觉悟,到了最究竟的境界。同时,文殊菩萨也代表菩提心。菩提心,即为度化一切众生觉悟实相,解脱轮回,而愿意修行成佛的决心。众生皆自私,所作所为都出自自我,巩固自我,造业轮回。菩萨皆无私,所作所为都本于无我,粉碎我执,走向解脱。 普贤菩萨表现的是大行,即由证悟实相的智慧,与为度众生,所以愿成佛的菩提心为根本,发起的无我利他之广大菩提行,具体践行的是佛弟子要永远的铭记并遵循的十大行愿: 一,礼敬证最正觉的诸佛。 二,称赞自己觉悟并觉悟他人的如来(佛陀的别名)。 三,广修对正觉者佛、佛所说法、弘法之僧的恭敬供养。 四,忏悔十恶业、五逆罪等一切业障,永断不作。 五,随喜一切圣者、凡夫遵循佛法自利利他的功德善法,为别人的善,感到高兴,见贤思齐,而不嫉妒。 六,请佛说法(包括请菩萨说法),广度众生,度,即将众生的心,引导向正 法,觉道。 七,请佛、菩萨等生死自在的圣者导师们,临欲涅槃时,愿他能长久住世,不舍众生,继续教化事业。 八,常随佛学六度万行,一切成佛之道,以成佛度众生为志愿。 九,恒常随顺众生的种种根基、水平、意愿,将其善巧的引导入佛法中来,修学正觉之道。 十,将自己学习、实践以上各种菩萨行愿所产生的无量功德,全部回向(即将功德善业导向一个方向,令其在一个方向上成熟结果)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 以上是对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中自述的,他的十大愿王的简单解读,所有大乘佛弟子在修行生活中,都在遵循普贤行愿,无论学什么法门、宗派,都不例外,所以,只是平时不一定常把普贤菩萨挂在嘴边,但他在佛弟子心里是永远的标杆。 弥勒菩萨表现的是大慈,慈,即给予一切众生快乐的发心(决心、愿望),包括给予众生暂时的现世安乐和未来永久解脱轮回,寂灭无生大乐。 观音菩萨表现的是大悲,悲,即解除一切众生痛苦的发心,包括解除众生暂时的身心痛苦,和长久的生死轮回大苦。
  • 喜欢直男的直男: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
  • 空白是什么白丶:印光大師開示: 通身放下,壹心念佛,求生西方。念時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不開口,心中默念,亦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以心壹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朗朗。能常聽得清楚,則心歸壹處,神不外馳。故眼也不他視,鼻也不他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攝六根"。如此念佛,名為"凈念"。以攝心於佛號,則雜念雖尚未全無,然已輕減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壹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文鈔三編·復夏壽祺居士書) 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壹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壹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壹"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謂持名壹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壹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壹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增廣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楞嚴經:“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壹路涅盤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 嘉信不会画画:还愿!谢谢普贤菩萨,科目二考试一把过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