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尖 问答-“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鲁迅究竟想了几层?【大师计划·倪文尖问答】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ppt_devil:我小时候看到这句话,以为鲁迅是虚作深沉。现在一个人在城市里头工作,加班到凌晨四点回到宿舍。看到门口放的鞋子,一双是我的,另一双也是我的。
  • 好像没死一样:我的床上有两个枕头,一个是我的,另一个也是我的。 就懂了。
  • 白衬衫加运动裤:说到底,标准答案这个东西,是文学的理想性在教学的现实性面前进行妥协之后的产物,很多语文老师离开标准答案之后,就完全不会讲课了,审美不高,解读能力非常有限,阅卷老师同样如此,离开标准答案,他是没有能力判断学生答案的优劣的。 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话,那么语文教育就完全成了胡闹,老师说这篇文章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千个老师就真的有一千种解读,有垃圾的有优秀的,而垃圾的肯定占了多数,这对于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就是一种致命的打击,考试也不再有公平可言,因为对于一个水平不高的改卷人来说,差生和优生的回答都差不多,结果就是不管我优不优秀,分数都是薛定谔式的,考试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考试必须有标准答案,教学必须有标准答案,这是一种无奈的现状,改变这个局面需要很多人踏踏实实地投入工作,光靠谩骂抨击解决不了问题。 比方说,如果我们需要从“通过研究标准答案从而写出标准答案”的阶段,过渡到“通过提高审美自己想出接近标准答案的答案”这个阶段的话,需要做什么? 显然,这其中的差距,既需要全国广大语文老师们整体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制度的改革,给语文文学性的成长腾出喘息的余地,需要整个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改变“分数就是一切”的价值导向,需要学生自己有对文学的热爱,等等等。 最后,总结起来就变成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所有人,能发光便发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摒除一切冷气向上走,这些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 少一些无端的指责,多一些理解、宽容、敦促、期许和鼓励,这样更有意义得多。
  • Little土豆:我家门口有五棵柳树,所以我叫五柳先生。 鲁迅,又名二枣先生。[doge][doge][doge]
  • 跳蚤小东:想起来《战国野心家》某一卷末尾时,作者化用了这个典故。 墨子临死前吩咐弟子节葬,但要在墓前种树以示路人。弟子问种什么树时,墨子不让种松柏之属,而让种枣树。他说松柏虽然长青,但不如枣树能产果解渴,以后路人经过时,枣树更能“交相利”些。 于是最后一幕,作者写道“墨子坟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拳拳之心,天地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