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鹰眼技术的肤浅使用,本质上是缺乏思考的结果-乒乓球鹰眼技术的肤浅使用,本质上是缺乏思考的结果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爱看球的棋迷:国家队对理论层面不比专业的人强,对球的理解上可能拿不出公式去分析是事实,他们专业的人往往看球、打球去分析就有大概的数。不用经验主义,系统认识理论知识,肯定是对探索新技术有帮助。 所有教练都强调质量,这里质量就等于能量。 从质量中,又分为速度快的、旋转好的、力量大的等,然后各自去发挥自己的特长。 十多年前刘国梁评价张继科是旋转好,力量好,王皓是力量旋转速度好,马龙是打速度和变化,马琳的旋转和控制强。没有一词提到质量,句句不离质量。 现在球材质的改变,旋转这条路看起来似乎是行不通,砍了旋转就是砍了控制和前三板,马琳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前三板强不过他那个时代,只有再改器材或者探索出新的发力方式。 国乒的衰落,就是老司机说的一样保守主义。外协有明确的方向去前进,往往事半功倍,他们的方向和国乒主力的技术不能说没有关系。 新生代的打法趋同,打不过外协新生代,还有差在变化上的原因。照着樊振东模板选材,还没有足够的资历像樊振东一样成为集大成者。 球的改变使技术的改变,新生代舍弃了前三板,是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不得已。 我认为像马龙一样打变化是未来的方向,技术在原基础上加强再加上打球的变化。 典型的林昀儒,莫雷高德,让他们老老实实和你拼正反手,估计没几个人虚,但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变,让对手痛苦。
  • 埃ric:学以致用[doge]:调整对方落点就是在增加对手赋予球固定能量的时间,减少对手的功率;增加自己反应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功率
  • dragonzhan:野球打了十来年的工科研究生说下自己的看法吧,楼主出发点是好的,但这视频的内容属于用线性简单低纬度的物理量强行解释多维度非线性属性,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有点浅显了,所述的能量和功率对于产品开发团队来说只需要增加几行代码,或许产品里已经有了,只是没显示出来,如果用功率和能量衡量球类运动,以中国的国家意志,国足早就站在世界第一梯队了,仅代表个人片面之词。
  • LerbronOwen:老司机这个分析就不够硬核了,乒乓能量这个学过高中物理的都很容易想到这个,这个概念也并不新鲜。但乒乓球牛就牛在他是一个高维非线性系统,单一的指标难以完美衡量。比如同样的总能量,正胶拍过来的可能基本都是平动,反胶的前冲就旋转速度兼而有之。可能不少人还会觉得正胶的拍更难受因为沉,需要自己造一点弧线上台。类似的东西还很多,比如波尔以前的一板二跳不出台或者将将出台的高调弧圈,当然也很转,但是总能量其实未必很高,但是拉出这种球,对方基本就很被动了。
  • vegegoku:个人感觉这个功率输出的概念按照老司机前面说的“速度旋转落点弧线节奏浮在表面”的观点,用来衡量持续性的功率输出也一样是可以肉眼观察到的东西,即“连续性”和“相持能力”;且对于单球质量来说,已经能够把击球分解为速度和旋转的前提下再去谈能量,分解开后更细化的项目明显更有意义,按照老司机说的动能公式能量是可以转换计算出来的;后面用自行车的输出功率举例,乒乓球的板板对拉可能能够类比自行车的持续冲刺做功,但实际比赛中乒乓球的节奏变化要频繁得多,比如方博爆冲两板泥哇侧切两板,前者不仅手上用力更多,腿上做功也更多,此时前者能量输出高得多,但得分的却是后者…总的来说我也赞成用更科学更细化的指标去帮助当今的乒乓球运动员进步,但对于功率和能量这两个概念的作用,觉得并不会比传统的速度旋转弧线落点等的用处大,当然多一些细化的指标总比没有强。个人拙见欢迎讨论[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