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优质内容确实该死-抱歉,优质内容确实该死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不想翻身咸鱼大佬:我觉得不是优质内容已死,优质内容依然广泛存在,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前的传统纸媒时期,所有人都要往报社,杂志投稿,经过编辑审核审查才能发布,而且时间周期少则几周,多则数月。大家看到的内容被人为的卡了一道,把劣质内容卡没了,自然大家就会觉得那时候的优质内容多。而现在的自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博,QQ空间,每个人拿起手机就能拍短视频,拿起剪辑软件就能剪个长视频出来,且审核标准宽松(相较传统纸媒而言),自然相对劣质的内容就会冲到大家眼前。以前优劣内容比重可能是3:7,现在可能是300:25000,优质内容事实上是变多了,但劣质内容的膨胀速度更快,体量更大,所以才会有这种错觉。而且我们看以前的内容是经过时间淘了一遍的,如果有人以前买过那些地摊文学的话,你会发现在质量上和现在这些短视频营销号没啥区别。[藏狐]
  • 魂天梦舞:[脱单doge]资本讲的太好了,我来补充下技术如何造就的娱乐至死。 技术的好坏并不取决于使用他的人。从技术诞生之初它便具有了侵略性。新的技术总会蚕食掉旧的技术。 从以前的书本儿。到后来的电报再到图片,再到现在的视频。每种技术它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字书本,他更多的在于承载人的思考表现哲学,法律,文化等等。图片和视频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具体表现的形式,他无法呈现出内心的独白,哲学的思考。当我把文字表述的思想从抽象转换到能看到事物的时候。本质上也就会丢掉一些重要信息,举例沧海桑田,如何表现出精髓?我们看图片和视频的本质它不具备传递更多的思想,它只是具有娱乐化的基因。碎片化的视频本身信息不够,联系也不够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也不像网课一样具有大量的文字属性同时系统性的进行知识和思考的传授,大部分人也没精力时间获得更高的认知!于是技术开始配合资本造就新的市场环境。就是现代的娱乐至死!技术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视频技术的发明造就的社会环境极大的侵略了书本所造就的社会环境。更加的娱乐化,碎片化,无脑化,优质内容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接受流行的消费主义的洗礼,人开始物化,人的重要性开始用豪车,金表,美女,名宅来表达!开始制造焦虑。大部分人看了都觉得自己过得挺失败的。除去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一小部分,看不到是全国还有很多脱贫人口。世界还有很多饥饿人口。个人无法获得感恩。技术开始剥夺认知,道德,价值观。同时也是在剥夺人的独立思考。我相信这些短视频的产品经理。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逻辑。新技术不可逆的发展造就了新产品的开发造就了新的人为大社会环境。产生了新价值的资本。也就是字节挑动!!!!最后收割的还是资本免费给予观看服务体验的那些人!!
  • 00小呆:我为什么会进来呢?因为您的标题吸引我。 我为什么会听到最后呢?因为我早已经烦透了抖音短视频,甚至只能通过卸载被动的戒掉。 我喜欢嘛?讲真,不喜欢,整个视频是听的,中间洗澡,涂护肤品,洗衣服等等,好几次都想要停掉,可是或许是当初上学仅剩的那一点点对于学习或者思考的,也说不出什么的追求或者对于当下获取知识的抗争和无力,听到了最后。 我想说写什么呢?可能是我想要回到大学的时候一本书能过一下午,而不是现在听个视频都要干很多事情,抓紧时间提早睡觉的现在。 晚安,今天可以睡够七个小时,开心。
  • 三杰子:up主,我想对视频的开头也就是你这个理论的地基。提出一些问题。 up主把那种多巴胺驯化来顺应人类动物性的视频称为垃圾视频 然后把能真正触动到人的审美的视频称为优质视频 那么我从现实角度而非定义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从生理学结构来讲,审美这个概念是如何在大脑体现的,或者说它的分泌物又是什么?是除多巴胺之外的东西吗? 然后我想到了一个假设 up主把触动审美的称为优质作品,那么出于对等考虑,我不妨把审美这个概念放大,称优质内容为美,不优质内容为不美(主要是打字太累了) 首先能刺激人产生快感的分泌物并不多,无非多巴胺血清素等乃至毒品一类,但刺激可能也有不同之分,我浅陋地将其分为弱刺激和强刺激,一般情况下能驯化人类的都可以算作强刺激。 并且人对一些天然存在的美的事物是自然欣赏的,相当于天生有一个刺激回路,而在后天将美这个概念建立之后,我们会自然而然把它认定为美,比如音乐。 相应的在美这个概念建立之后,在后天的刺激之下,我们也会认为一些东西是美的,比如文字名著之类的。那么美的概念也许是我们的一种判断,那么应该存在一种美的判断回路。 那现在有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美与不美的回路不仅是判断回路也有刺激回路,但美的回路是弱刺激,不美的回路是强刺激。那美的死亡便是优质内容之死。 第2种情况,就是美与不美的回路是刺激回路也是判断会路,但他们的回路是一样的,并不是说通过多巴胺驯服人类的回路就一定是不美的回路,而是两个回路都分为弱刺激和强刺激两个回路,而美的死亡特指的是慢刺激优质内容之死。 第3种情况是美是一种独立的判断回路,与刺激回路没有特定的从属关系。那美的死亡就是慢刺激内容的死亡。 那死亡的,到底是谁呢? 最后,也许会有人认为我披着生物的外壳进行着定义的解构,我觉得你们没错,因为我并不知道很清楚判断在人的大脑是怎么体现的,所以我假拟了一个判断回路试图从现实去解构这个问题。因为up主上来就给了一个我,并不是完全信任的公设,就是优质内容一定正在死亡,如果不在定义上进行明确优质内容,那基于理论建起的大楼就很可能掉了个柱子。其实我们还是应该更加认真考量勇者劣质,美与丑的定义这种东西。 写到这里才发现我的一个致命缺陷,我是一个拐弯抹角的人,我的脑子能想出一些千奇百怪的东西,但是张开嘴我只能靠着蜘蛛网一般的思路一步步的引导,写出我最后真想写的问题,但是发现——写不完。
  • Novice蒙心:个人观点,轻喷 以游戏为例子来类比现在的各种作品 为什么国外公司频出各种3a大作,画面精致,内容丰富而国内企业(尤其是两巨头)的作品却差强人意 因为即使不认真做游戏也能在国内市场捞到一大笔钱,质量低的游戏门槛也低,既没有高的配置要求也没有买断制的费用,受众更多并且往往包含一些没接触过“真正”的好游戏的玩家 这些游戏往往会巧妙的利用对比来彰显自己内购产品的“质量”:很多时候免费获得的默认皮肤、角色是比付费获得的高级皮肤、角色丑的 然而如果见过精良游戏的画面后,这些所谓的高级皮肤也只是鸡头罢了。但是国产游戏的玩家是不知道的,因此也乐意为这些鸡头产品付费 就应证了那句话:能躺着赚钱,为什么要累死累活地去做? 视频界大抵也是类似的,当抖音将制作视频并发布的权力交给更多人后,质量堪忧的视频越来越多,反衬出一些本来一般质量的视频获得大量观看 部分原本认认真真做视频的博主发现用更低的成本可以获得差不多的收益,谁会做无用功呢 别乱喷,喷就是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