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乖孩子和老好人,从哪里找到我们的精神内核?-不当乖孩子和老好人,从哪里找到我们的精神内核?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请叫小崔去学习:毕业后一年半感悟真的要从听话乖孩子改变过来,否则难受的永远是自己。小的时候别的家长夸自己很听话心里还开心,其实“要听话”这完全是一个家长为了好管理孩子的一种手段;进了社会你还“听话”那活干的最多的是你,最累的也是你。做事,与别人沟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动声色的说不。不要总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要做这个事怎么能更有利,最好能达到双赢。
  • 路边美少女:在三位的观点上,我再具化补充一个方法。就是积极去找很多小事来。可以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例如炒一个菜,跑一次步等等。然后在小事中实现目标获得成功。在这种一次次的实践成功中,我们可以不断获得正反馈。在获取这种正反馈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不断经历判断和修正。这样就会逐步建立自信和建立和丰富属于自己的处事方法论和生活哲学。
  • 疯狂的拨土鼠:在我看来,由于刻在基因里的获取能量的来源不同,老郭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把时间和精力focus在自身上,通过向内修心和向外修身来形成自身独特的内核,而大暄哥的思维方式则是把时间和精力focus在外界上,通过不断地跟外界碰撞试错去提高对世界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
  • -坚持就:老郭的观点是核心要“基于事”去思考,而不是一直基于别人的思考去思考;老王的观点是不管对错,你要有“勇气”发表或者执行自己最终思考的结果;虎虎的观点是发表之后,可以再根据周围的反馈加上自己的总结反思去修正[鼓掌][鼓掌]连起来就是有核,有勇气,有修正,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自我[打call]
  •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ii:听完这29分钟,从自己理解出发总结一下大概就是以下两点 1. 精神内核是什么?是你对万事万物<自己的>评价和认识,如果你没有就很容易像开头的比喻一样,被<外界的>评价打散然后变成一块块的,被周围环境这个塑料袋兜起来。另一种极端是大暄哥和老王说的,那我就顺从所有人,你以为能讨好所有人实际上是被所有人无视的这么一个人, 2. 如何培养精神内核?我觉得三位说的都不矛盾,首先世界的底色一定是复杂混沌的正如老郭所说,所以不同的事不同的人,大概率是有自己不同的态度观点想法的,你可以去借鉴不同人的观点,但是不要琢磨别人这么想是对自己什么态度,而是要去想别人对于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想,提取出从什么角度怎么做这件事或许会更有利。再有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后,就落到大暄哥说的,你一定要有自己对这件事的判断,自己最后要做一个决定,然后通过跟外界交互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实在没方向就听一个最信得过的人,但一定要记住修正。那这一步最容易就陷入一个内耗就是“美化自己从没选择过的路”,此时就正如老王所说,不要总想着最优解,万事万物都是概率问题,你要下的判断做的选择只需要尽可能让你成功概率最大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