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0824-深度 || 秦为什么冒险发动长平之战?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渤海小吏:咱们上热门啦[呲牙][呲牙][呲牙]
  • 硫碳磷鸡精会糕级探员:视频看完,感谢UP主费心制作如此长时间广范围的历史视频。但是关于视频中一些观点我有一些不同意见: 1.赵括的军事经验——史籍明载,赵母言:“今括一旦为将”;关于其军事才能也只说“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未有一字提及赵括哪怕是“参赞军事”之类的实际军事经验。视频中称赵括曾为父亲出谋划策,可以说毫无根据,不足采信。 2.赵括的态度问题——有较多战史阅读经历的朋友应该能知道,实际战争中各种意外、偶然、小概率事件、盘外招、剧情杀那是层出不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稍有不慎就会战败身死,此其一;手下军将各自有妻儿老小七情六欲心中盘算,那不是50块好兄弟让去哪就去哪,此其二。赵括的情妇态度于前者会造成他过分简化模型、对于实际作战中的不稳定因素估计和准备不足,出现意外情况好则左支右绌坏则当场翻车;于后者则因其不认真研究准备、不能团结手下军将而埋下隐患。视频中用一个“恭敬心”来总结,个人认为正确但还不够细致。 3.最优人才在军商——此处不能同意。我国国情下,从古至今,最优人才在军政,政比军更高一级。军商两界竞争虽激烈,但是决胜多在朝夕,更加倾向短期高烈度,而政的胜负既在当下也在千秋,其考验更加长久也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刻。外国的例子就是普京原话:“和政治家比起来(那时的我们)就是小孩子”。 4.赵括的治军水平——用他对被包围的赵军的控制力来论证他的治军水平,力度尚显不足。因为古时军队不是绝对的凝聚力差,而是其凝聚力和战斗意志上下限差别极大,坏的望风而逃,好的战至最后一人。赵军能维持秩序,解释为——赵括是赵奢之子,又久负盛名,因此而广受部下信任,赵军相信“不论战局如何险恶,马服子必能如其父十年前一般带领我们取得世人难以置信的胜利”——也说得通,且也能解释为何赵括一死,赵军没能由其副手接任继续抵抗,而是选择投降,即便对手是历来名声不好的秦军——因为最后的心灵寄托已经消失了,这时候赵卒可能已经是大脑宕机状态。 5.白起的任性——关于白起拒绝任命,一般认为是他爱惜名声宁死不打必败之战,这合理。但因此指责他“不以国事为重”、耍性子,这就过分了。且不说他军中宿将又一生无败,耍性子的人根本做不到如此成就(毕竟军事可是世间最治头铁的,你敢耍脾气转头就扑街,一次治好永不再犯)。纵以感性角度论,那我说白起忠于国事,宁舍一条老命也要拦下秦王的送头行为(虽然最后秦王还是送了一波),那也完全说得通啊。 以上
  • 人是要吃饭的:57分钟?短视频时代可不敢这么灌啊吏老师,建议分成上中下三篇,一篇20分钟左右刚好。这么长不好用碎片时间看,收投币和点赞助长视频热度的效率也少3倍[脱单doge]
  • 谨表折意:廉颇的固有印象是“善守”,但实际上人家是善于骑兵进攻的进攻将领。 因为国力,因为形势,也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总会出现一种情况: 在其他史料中侵略如火的进攻型将领被迫防守,而且还因为守得漂亮影响力大在后世的印象中变成了举着盾的“盾兵”[笑哭]。 本集的廉颇,秦末的章邯刘邦,汉末的曹仁仲达,都是如此,总是在其他人面前又高又硬,但总在另一个男人面前不行[doge]
  • 伊藤诚.:总体上是非常赞同这个视频的,但是有一些细节还是不能让人赞同。 比如夸大了赵括的实际操作能力,被围40多天,能够不乱,只能说明是廉颇带军有方,只能说明赵军的中下级非常给力,赵军本身就是一只强军,并没有因为临时换将而混乱。 全军出击,轻易被围,带着赵国的家底,在最后一口气的冲击中,一而再再而衰,继而固守在于援,各种细节都显示这个人少谋决断。 用人话简单说就是想当然[无语] UP主说了,不能从上帝视角上去看,那么赵括最多人到中年又是如何服众呢?从历史上的经验上看,临阵换将不乱的都是军队自身素质过硬,而不是将领有多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