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and短视频—换源-对【玩梗】和【短视频】的精神分析:人类高质量文化研究 【狗子字幕组】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五彩大泡泡:我倒是还是喜欢看内容的,感觉看内容更爽,所以听到“未曾设想的道路”就去买了钢4玩,因为让子弹飞的梗就会去看原电影,因为左壬发的语录就真的会去买书看,因为那些暴力郑州梗就会去买“TA改变了契丹”原书看,因为车万梗就会去尝试玩原作,因为多多理财的梗就会去Steam玩原版通关,感觉内容会让我更爽些。
  • 弥·梦渊:越流行越简陋,越简陋越流行。 不仅仅是简单的劣币淘汰良币,而是异化演变的过程。 比起严肃文学,轻小说和爽文不知道low到哪里去了,但是赚的也不知道多到哪里去了,21世纪流量密码。 那么在文学的领域来说,显然是一种劣化,而这种劣化也促进了传播,传播带来更多潜在用户产品进一步劣化。 那么这种劣化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爽文’不再属于文学的时候,在中国市场这个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爽文本身也在构筑某种新的模式、新的评判便准、新的构筑方法,完全抛开传统文学艺术与以文载道的觉悟,彻头彻尾的投向娱乐。 而娱乐本身,恰巧也正处于这种劣化与质变当中。 而对于所谓‘梗’而言,很单纯也很简单,回归他原本的含义, 这个含义越能够被字面意思所代表,则这故事越被人所知,否则则不再为一个‘梗’而是一句短语。
  • Scarletvic: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个和梗很类似的文化现象,就是典故,比如说著名不当人词作家辛弃疾的作品可以说是不懂典故完全不知道写了些啥,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梗文化吗?毕竟都是用很短的表达篇幅去描述极为庞大认知内容?我想是不能吧?实际上真正能被称之为梗的,不还是看这些玩梗的人吗?似是而非,认知壁垒,以及建立在态度同盟上的松散再生产机制。说白了,梗这种东西,是一套方法论,它首先是要有一套一般是一对的广泛传播的内容形式作为慢传播内容,之后会有一个极为短小,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者至少不清楚的内容形式作为快传播内容,玩梗就是玩的快传播内容的信息差,所有玩梗的乐趣就在于自己身在信息差上游的自我成就感。不理解到这一点,任何谈梗都是扯淡。
  • 快晴丶:狗子这种5-10分钟讲清楚一个主题的视频比较起其他长篇大论的哲学讲解视频是不是也算短视频
  • 喵田妮娅:我觉得梗在符号化的世界里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种超级符号。这种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又不断被符号化,最终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意义,而成为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不加思考而使用的、隐喻式表达。特别是国人不喜欢把话说死,表情包完美契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