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最狼狈的时光?化身社恐,原地躺平-苏轼一生最狼狈的时光?化身社恐,原地躺平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一个书呆子的自述:如果说正在经受生活的低谷, 该怎么办? 苏东坡在众人的眼里无比的坚强 每次跌入谷底都气定神闲 还会在词里写不过如此 然而怎么会有人永远都笑着走进风雨? 1...
  • 看到我叫我去亲悠:在真正的到达三苏祠之前,我并没有认真的把它当做一个值得正视的景点,以为不过是苏家三学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者是后人纪念的祠堂。 万万没有想到,苏轼和苏辙真的长眠于河南平顶山农村的一个普通的土包山上。白居易的对面是满天神佛,狄仁杰的身畔是烟火缭绕。但苏轼,一个对于中国文化如此重要的人,他的存在甚至连本地人都很少记得,仿佛是一场梦,苏轼的人生仿佛只到被贬谪、释然就结束了,似乎很少有人真正知道接下来的他,究竟进入了中国文化的哪条脉络。 苏轼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虽然是三苏祠,但他的弟弟甚至是哥哥都不得不沦为他的陪衬。没有不尊重八大家另外两位的意思,而且我真正切切的听到别人对苏辙的印象是“作此篇,兼怀子由”,对苏洵的印象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是他们的文章不够经典,不是他们的品格不够伟大,苏轼的笔锋,已经成为了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学的人灵魂的一部分。 我没有办法说明当我在三苏祠看到两首《江城子》、《定风波》、《念奴娇》时的心情,如果硬要说的话,或许三年前在香山看见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时,两年前在岳阳楼看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我也抱着同样的心情吧。这是一种心灵的共振,仿佛跨越了时空,穿越千年,在点点阳光之下,在苍翠松柏之间,看见了苏轼的背影,他依旧是那么豁达,多次的挫折从没有夺去他眼底的光;但又能看出他背影的萧瑟,像是《教父3》中的麦克克里昂,所爱之人都已经逝去。他嗫嚅着“纵使相逢应不识”,抬头看着六如亭,深爱之人都已远去,唯有死神永生。 三苏坟的人真的很少很少,三座坟连在一起。左边是苏辙,中间是苏洵,右边是苏轼。除了伴我同行的好友外,别无他人。苏轼的土堆没有用苔石作为基底,仅仅是一个圆锥形的土堆,一路上我们也没有看见卖花的地方,看着案台前空空的香炉,实在羞惭万分。好在旁边的石阶路旁生长着小小的白花,轻轻的折下一支插入花坛中聊以慰藉,只望先生能理解这份“礼轻情意重”了。 走出三苏坟,看着往来的三俩游客,我又似乎明白了什么。回想起苏轼的埋骨之地,不正是《江城子》里所说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吗?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一颗歪斜短小的松树横在土堆旁,而苏东坡墓的方向,正好有一轮明月升起。
  • 山还未青: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八十的笑笑乐乐:谢谢姐姐,我现在就是,刚毕业找了个好工作,离家近,在公司找了对象结了婚,然后今年本命年,离婚,辞职,基金股票赔的一塌糊涂,处处不顺,一度想s,脾气也越来越差,一直走不出来,半年多了,经常到天亮才睡,把自己关在自己家,独居,不见父母不见外人,一直在纠结,每次觉得走出来了,想开了,却又是会难受。今年就这样吧,熬过这个本命年,好好工作,照顾好父母。在躺平几个月,哎,就这样吧。希望经历风雨后遇到的是彩虹
  • 因吹斯听听听听:“老夫聊发少年狂”是他,“寂寞沙洲冷”也是他,昂扬是他,低落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