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两个月时间重看诺兰电影,终于搞懂了他的3个秘密武器【银屏系漫游指南】丨机核-我花两个月时间重看诺兰电影,终于搞懂了他的3个秘密武器【银屏系漫游指南】丨机核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武则天爸爸:朋友们,这期耗费的心血真的太大了,但是可太tm值得了,无限赞美开姐和宇辰
  • 机核网:久等了朋友们!!!!
  • 冷翅军团唯一水军:巴赫,博尔赫斯是我持续关注的人,我大学时候音乐老师给我推荐巴赫,博尔赫斯则是因为梁文道讲一篇他的故事。在精神迷乱(重度抑郁)的时间里,我和诺兰里面故事的主角一样,我的大脑快速运转,我极其敏感,我可以感觉所有的东西,但是无法一一明状(Could not tell),更严重的时候,比如奶奶死了的时候,我半年里几乎没有记忆,我的旧手机里有2019年一月一日,小七给我发的消息:要好好的。这句话重新成为我记忆的节点。我独自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几乎没有和别的人接触,我自己也消失了。超市是超市,是一种物件,我并不在意里面是否有人,它跟我没有产生关系,也就没有产生记忆。我喜欢诺兰的作品,一种莫名的吸引,我知道他喜欢巴赫,从管风琴、巴洛克风格都知道,在《西部世界》里面,他那自动钢琴就值得深究一番。我的信息很闭塞,我依然是那个不那么主动接触过多的信息的人。我不知道他有新的电影出来,即使我一定会看。我抑郁已经好了,有女朋友,在学哲学。我敏感,对于文学系的女友来说,我的敏感像一种天赋,我似乎比她更擅长诗句,更熟悉语言。我在学“现象学”、“语言分析哲学”、“符号学”、“逻辑学”。这几个领域纠缠在一起,重新充斥我的大脑,我又一次迷乱。我每天都做梦,我每天都把梦写下来给女朋友看,我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分析我的梦,也批判阿德勒的局限性,用于他不能解释的那些梦。我昨天开始发布“形式认知错误”这个巨大的主题系列文章,我预备整理成一篇论文,寄给老师,作为进入哲学的敲门砖,我要去读书了(双重含义)。这是一点点我的故事,不是视频的评价。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就事论事”,我批判这一点,一个优秀的社群,要有自我文化的生长,我们不仅是弹幕,我们也是文化的构成主体。在一个新生的文化环境里,鲜有人有这种意识,却已经沉入其中。
  • 殓夜:提个建议, 能不能搞联合投稿, 别让只关注机核的人在B站找不到视频啊
  • 苍龙伏:说的太好了\^O^/我能感受到诺兰电影中间那些实际的转换和精妙,但是我很难说得清楚,到底是为什么。感谢up(≧∇≦)不过我也有一个小小的个人感受,诺兰的电影,(就单个电影而言)真的是百看不会腻,但是会在很不意之间让人感觉到烦躁,尤其是在看到诺兰所拍的电影列表的时候。或许是共性的元素太突出的原因??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