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82-2-杨振宁对人类科学的四大贡献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爸比说:其实关于杨振宁的评价,也简单也复杂,就看你的思路怎么理了。 复杂主要是怀着各种目的带节奏的不明生物们把水搅浑了。 首先是这几年有杨振宁相关的事情,总有人提邓稼先。 完全可以挑明了说,这是两个评判维度的事情,一个是科学成就,一个是结合历史背景政治外交因素的事了,这俩你不能拿来互相比,有的人纠结就是因为把这俩放在一起比,好家伙,你会比较一光年和一特斯拉谁的摩尔数大吗? 论科学成就,杨和邓的成绩摆在那,很好比较。 论对新中国国防建设工作的贡献,成绩也摆在那,很好比较。 但你不能用杨在这里的成绩去换算邓在那里的成绩。 别说邓稼先,两弹一星所有科研工作者加一起,在理论物理上也无法与杨振宁比肩。 莫说杨振宁是当代爱因斯坦,是牛爱之后前五座次,他就是爱因斯坦本人来了,在新中国国防建设时期的贡献那也是没法和邓稼先比的。 而且,你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比较理论物理的进步和两弹一星的建设孰轻孰重,还是那句话,评价维度都不同。 我想杨在百岁之时,在一生的工作几乎做完要回望之时,他的演讲里这么大篇幅给了邓稼先,引用了邓所写的“千里共同途”,不管是对舆论的一种回应,还是对自己的一个回答。 我的感觉是,他多少还是对自己那时候没有参与到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有所遗憾,而他用后半生尽力去弥补了这个遗憾,他已无愧于心,至于蝇营狗苟之辈嚼舌头,随它去。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选择,就要接受结果,享受成果,承担代价。 杨振宁前半生在美国完成了如此重要的工作,后半生又为中国物理学界做了那么多工作,在总结人生时引用了邓稼先这一句“千里共同途”,这是他不同时期的选择,而最后汇集到了一起,是完满的人生了。 这是人性的一种,不管你实现了一个多么伟大的事业,你总会遗憾错过的另一个事业,爱因斯坦或许还会在梦里想到自己在金色大厅里作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悠然独奏呢。 好在杨振宁的人生足够长,新中国的平台也足够大,遗憾得以弥补。 至于当时为何做了这个选择,你可以从各种你愿意认为的角度去解读,但说实在的,这反而格局小了。
  • Christopher-Goat:现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硕果仅存的“人间之神”。谨作为一名北大理学生,向杨先生表示最大的尊敬!
  • 零崎魈识:奇怪,为什么linvo没更新,这难道就是宇称不守恒么[doge]
  • 超级赛亚炮灰:说起杨振宁,可以算是当今物理领域的泰山北斗了,杨振宁最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杨-米尔斯”理论,它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延伸,从数学观点讲,是从描述电磁学的阿贝尔规范场论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推广。它是量子场论的基础理论,是统一之路上的有力工具。在该理论发表之初的一次物理演讲会上,杨振宁正在讲台上讲述着他的理论,台下坐着一堆大师级的人物,当他讲到预言一种静质量为0的粒子存在时,怼神泡利问他:“静质量为0的粒子?”杨振宁一本正经的回答:“是的,先生,理论上可能存在。”泡利:“在哪里?”杨振宁谈谈的说“我不知道”。在演讲上被著名的怼神质疑,无疑是判了死刑,也许演讲结束,杨振宁就要卷铺盖走人了,这时候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打破僵局,他示意泡利停止,并对着杨振宁说:“小伙子,请你讲下去。” 当时,杨振宁的理论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有研究者在研究电弱统一的时候,发现了杨米尔斯理论的妙处,于是,杨米尔斯理论在统一之路上大放异彩,在20世纪的70年代,掀起了一场“量子场论”的革命,物理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投入量子场论的研究(弦论的寒冬),那也是一个粒子物理的黄金时代,伴随着一个个重大的突破,当时为了理论有实验上的验证,美国和欧洲都建立起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在那个年代,一个个费米子在美国被发现,一个个玻色子在欧洲被发现。直到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也被发现了,这无疑是杨米尔斯理论的伟大胜利。 可是,我们在进行将强力弱力电磁力与引力统一在一起的道路上却遇到了困难,以往的重整化方法也不能消除无穷大的问题,所谓的重整化只不过是将问题推至微观层面,就像是满是灰尘的地面,我们只是将灰尘扫进了地毯下面,当我们掀开地毯,灰还在那里,但我们没有地毯可以藏灰了,这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爱因斯坦大佬在晚年致力于统一引力和弱力就遭到了失败,现在我们也尝到了爱因斯坦大师的无奈。
  • P站居然封了我的号:记得某乎上的一个高赞回答:你对物理学认识的越深,你就会越觉得他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