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繁花和小时代本质相同?深度对比王家卫郭敬明!-为何说《小时代》《繁花》本质相同?深度对比郭敬明王家卫!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不发言不弹幕:up主的观点确实很有说服力,时代成就了王家卫,时代选择了郭敬明。 抛开作品本身的质量来说,我一向觉得作品本身是天然带有时代烙印的。小时代里的刻薄和软弱,或许正是郭敬明在上海所经历的照应,于是小时代的上海不过是各种奢侈品堆砌出来的金玉外表和浅薄空洞的败絮内里,纸醉金迷里包不住的丑恶嘴脸。 郭敬明在那样的上海里没有底气,所以他会抓住一切东西来追逐他看到的成功,急切地在黄浦江里寻找自己的容身之地。 小时代的顾里、林萧、南湘……所有人都只是江水上飘荡的浮萍。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只要根抓到什么就死死纠缠,不顾代价地去把自己固定在上,在浮萍的窄小叶片上勾金描画,看似光鲜安稳,最后却还是被江水无情冲刷。 王家卫则算是截然不同的,时代是优待他的,宽容他的。王家卫的上海永远是暖的、有热乎气的,哪怕白天也是和小时代所描绘相近的纸醉金迷,夜里却独有着烟囱里咕嘟出来的柴火烟,阿姨们围打桥牌的碎嘴八卦和夜深人静时独自亮起的灯光。 王家卫讲的上海有生活和温暖,因为王家卫经历的,或者说心里的那个上海就是有生活的、有温暖的。 王家卫不是无根浮萍,所以繁花的角色也不是脚下空荡的浮萍,而是扎根在苏州河底柔腻河泥里的水草,虽随河水飘摇,始终脚踩土地。 所以还是那句话,上海有黄浦江,也有苏州河,有人在黄浦江漂泊无定,有人在苏州河落地生根。
  • daizhenye:小时代没有多少作品价值,但是社会分析价值是很强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包括爆火后带来的种种现象,都能看出经济上行顶点的很多内涵。
  • 勇敢和坚定:小时代是穷人看富人,繁花是富人回忆录
  • 大贵在望:王家卫和郭敬明都拍上海,所以拿来对比。但上海是王家卫的家乡,所以拍出了“温度”。如果有机会,郭敬明也可以拍自己家乡,看看是不是也可以拍出“温度”。
  • 彼颖淑姬:就像作者说的,两部影片反应了他们对上海的了解,和对时代的态度。《繁花》是王家卫献给上海的礼赞,是对90年代充满希望与生机的美好怀念。在积极的情绪下,展现着柔光。郭的《小时代》中的拜金,淡漠与麻木是他对上海的感觉,他喜欢这些吗,不见得,他只是模仿这些,以此让自己成为不自卑的有钱人。他对于未来是迷茫且悲观的,所以表现出的就是华丽但阴郁。情感的描写很别扭,或许是无法接受情感复杂,所以最后一把火啥都没有,白茫茫一片。看似表达了很多,其实啥都没有说不清楚,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心里一团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