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有话说】疫情下如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教授有话说】疫情下如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八切木:我不会那东西 我不学你不用告诉我我学不会 学完也记不住 [OK]
  • 惟念安:我的毕业论文就是这个主题,疫情背景下老年人的数字困境。撰写过程中确实觉得,很多举措应然和实然相差太多了。 不同个体接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 地域差异也是一定的影响因素,比如发达地区对于数字化的需求比较大,比如行政各个方面都比较依赖线上,老人们也会相应地去学。而稍落后些的地方对数字化的需求反而没有那么大,日常生活里可能没有那么多用处,就不怎么学了。但是这种情况一旦遭遇一些必须依靠网络的情境,就会显得很被动。比如去年国庆前后山西大雨,山区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因为村里基本都是老人,有效信息出不去也进不来,组织自救和求救就会很难。 而且我越来越觉得,软件设计一般都很复杂,别说老年人适应不了,有时候年轻人也不会用、耍不来。之前我觉得软件要做适老化改造特别重要,现在我觉得简洁化设计也挺重要的[笑哭]
  • 百变小伟:我分享两个自己观察和总结的感想: 在家里不愿意、抗拒学习电子产品的老人可能有两个特点,其一是ta身边的权力环境足够舒适了,在被晚辈教授、评价的过程中ta的权力地位可能会陷入被动境地而不是ta平日里游刃有余的主动环境,这点尤其在传统家庭阶次观念浓厚的家庭里尤为严重;其次是一些老人对手机的工具性先入为主,对于手机app的ui以及软件设计天然有巨大的信息过载,而没有以探索和游玩的心态去学习,因此一旦学习的功利目的达不到就陷入巨大的沮丧心理,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子女耐心引导,同时分享自己对于电脑、手机等互联网设备的上手时的使用观念(我自己就是为了玩电子游戏才在小时候学会使用电脑的,手机则是初中时候为了听歌看视频),刚开始和设备的交互和学习中采用娱乐和探索性质的而不是纯工具化和功利的教学可能要很多,我自己的长辈基本微信都能玩很溜,但是也有只会玩微信其他app一概不会的,可见一斑
  • 咸鱼水鸽:这个还真不是年轻人抛弃了老人,我外公就是会上网也会搞线上支付的人,我爷爷甚至连基本的手机都不会用。教过很多次,他都不乐意去学,我们也没办法[跪了]
  • FG疯云:有这闲时间,不如让家里老人完成9年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