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1开头-【互动视频】MBTI情境版,真人逐题解析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狐狸刷刷的类型学:更新日志: 9月19日凌晨,增加了四页认知功能结果,调整了答案选项 9月21日凌晨,因为很多小伙伴反应难以得出结果,降低了结果获取的难度,增加了tf和jp粗略维度的对比,修改了答案选项,增加了更多的解释性 之后有什么问题再更新一下,目前应该挺完善啦。 【希望给大家自我探索的一个新角度,下次互动视频有经验了,就不用修补那么多次啦[热词系列_不孤鸟]】 ———————— 答案解析: https://b23.tv/BV1Ur4y1u77B https://b23.tv/BV18t4y1t7L2 https://b23.tv/BV1s34y127ko https://b23.tv/BV1bY411L72V 希望综合了解的小伙伴看这里: https://b23.tv/BV1hq4y1v7pd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464737
  • 天上不会掉美人鱼: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自己的毛病,就是看了那么多mbti相关理论之后,我看到选项基本已经知道二者指向的各自是哪个功能了。这时候一些我固有的一些认知就会开始误导我,我似乎无法确切地感受到我到底是什么样、怎么想的,反而会去想按照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我应该是怎么样的
  • 布闲谷:我认为这个互动视频最大的优点是,用一种与常见免费评测相比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来试图帮助观众选出符合自身实况的选项。因为若是作评测的人无法顺利完成问卷,比如中途出现了不清楚问题表述的意思的情况,那么评测结果出于来源具有猜测的成分,其价值只会大打折扣。如果本人对这个结果不展现出足够的谨慎态度,而将其作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前提,那么之后学习八种认知功能等基础理论的无形障碍就会只增不减。 我认为,MBTI是一种很具“迷惑性”的理论,它一方面具有胜过星座等流行分类的自我探索方面的指导价值,另一方面也具有跟前者同样的较低学习门槛:极具吸引力的“自我认识工具”的头衔、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料、专门的梗文化网络社群……对自我的思索就是学习它的最初一步,是触手可及的一步。 “我因为迷茫举棋不定,无法进一步行动。我需要知道有关‘我’的一切,这应该是改变与继续的第一步。‘我’是不变的,只是等待着我的意识的发掘和认识。然而这个过程却感觉是在无垠宇宙里自由地飘荡,对于一段目的地明确的旅途,自由飘荡只是低效与懈怠的体现,以及对耐心的挑战。”以上是我最初学习MBTI的心理,所以这么一个容易上手的有效工具出现时根本没有不心动的理由。但实际上,当我心心念念的关于“我”的头绪还没半分显露的时候,我就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让一些类型的四字母成为超出MBTI理论本身所能承担与解释之内容的某些“特权”的象征符号,仿佛“XXXX”的代号就是自我放纵与堕落的合理原因,以及可畏潜力的预兆和信号——如果我不是“XXXX”那如何解释这些或优于常人或不尽人意的表现呢?——显然,到这里我已经颠置了因与果,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在对“XXXX”的迷恋与崇拜下变成了前提明确的演绎幻梦。这些前提包含着对卓越独特的执着、对真实的视而不见以及对反省和友善的弄虚作假,一起构成关于“我”的虚假狂欢,而纵情只会发生在“我”的内部,于是情况实质上是我的坐井观天。心理学作为具有普适性的知识是外在于学习者的,与任何人的意志无关,它以客观性的姿态吸引我这样的迷茫人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头,而顺接它的情节理应是作为学习观察者的我一一考察16种人格16种字母代号以及理论基础学说的具体内涵,最后再结合自我观察的记录做出最终判断,并谨慎地在余生为结论的修正和推翻留有虚心的空间。
  • 小兔丶仔子:有实际案例解答起来就会比单一的选是或不是更为明了了,但是我在其他地方测试不是infp就是intp,来了这里结果是四页空白[保卫萝卜_哭哭]我强烈怀疑可能所有人的都是空白[保卫萝卜_哭哭]但是仔细想想空白也正常,毕竟人是复杂的,不可能用几个简单的标签就能轻松概括
  • 唔呃呃呃啊啊啊啊:刷宝儿,这个视频应该是判断轴的认知测评是吧[doge]。选项做得很好,新手很难通过调整选项来达到预期结果从而作弊,但是其中的奥秘还是被我看出来啦[呲牙]。以及还有一点感觉可以改进的就是,展示结果的那个界面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层,要点四次才能看到结果[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