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的“活界碑”魏德友,52年义务巡边20多万公里-边境线上的“活界碑”魏德友,52年义务巡边20多万公里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凡人故事馆:一生只做一件事
  • 墨梅卧雪:他们是精神上的巨人,在这个仿佛一切都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世界,为我们保留精神世界的一片净土![大哭]
  • 我是小何同学阿:为了信仰,为国家付出一生[打call][打call]
  • 未曾谋面的老年人:“我留恋这片土地,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这是要干一辈子的事。”魏德友说。 1964年初,24岁的魏德友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北京来到新疆塔城地区,成为兵团第九师161团原兵二连的一名“新兵”。 为了筑牢国防屏障,原兵二连进驻到额敏河畔的萨尔布拉克草原。草原深处,便是边境线。 萨尔布拉克草原因为土地盐碱化严重,虽叫草原,实为一片戈壁荒滩。 面对戈壁荒滩,魏德友和全连战士齐上阵,放牧的间隙,开荒、种树、掏地窝子。沉寂多年的地方渐渐焕发生机。 1967年,魏德友从山东老家娶回刘景好,平地挖出来的地窝子,成了他们的家。在这里,他们养育儿女,守卫边防。 每年换季时,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夏牧场,5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变成“无人区”。 每到转场季节,魏德友总会特别警惕。他时刻观察是否有人畜抵边,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上去制止、劝返。 1981年,原兵二连所属地交给了裕民县管辖。1984年,原兵二连完全撤离,魏德友也应该搬迁至别的连队工作了。但他却买了3头牛、20只羊,要发展养殖业。说到底,他就是不愿离开。 “既然决定留下,我把用于改善战士们生活的羊群交给你。你有戍边经验,你来当护边员,行不?”时任辖区边防站连长的白松找到魏德友,魏德友一口应承下来。 白松把边境前沿的一片区域指定为魏德友的放牧巡边区域,给他配发了“义务护边员”袖章和一架望远镜。 从此,魏德友坚守在草原深处,每天放牧巡逻,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领土。
  • 奔向之后:满头皆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