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诺奖-【个人观点】聊聊诺贝尔文学奖,哪些得主名不副实,哪些实至名归?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阿哲想当书店老板:失踪人口回归,月更up再次上线 又是一波双十一购入书单。。。 本次提到的书在下面列出,但是具体评价请看视频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米夏埃尔》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石黑一雄《长日留痕》(又名《长日将尽》)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诉讼先锋》《非洲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云游》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印度三部曲”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耻》《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青春》《夏日》《男孩》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酒吧长谈》(《普林斯顿文学课》手上拿的) 爱丽丝·门罗《传家之物》(《爱的进程》手上拿的)
  • 英俊の马铃薯:诺奖的获奖标准其实一直在变。最开始从设立这个奖时的评判标准是理想主义 但往后就发现理想主义并不能囊括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各种先进的思想和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于是诺奖的得奖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理想主义 人道主义 等等 而且我觉得诺奖是想做到一个前瞻性 而并非普世性 大概就是说想让未来的人回过头来佩服诺奖委员会的选择 还有诺奖其实一直都是偏向学院派的 大众很喜欢的诺奖反而瞧不上 觉得 你已经在大众圈很火了何必沾我们学院派的腥 如米兰昆德拉和村上春树 虽然呼声高但获奖几率还真不大
  • 恋雪星: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大师奖,诺奖的评奖历史上很多时候都在有意避开一些久负盛名的文学名家而去选择一些相对冷门的作家。而那些获奖时很冷门的作家,有些经过时间的考验已成公认的大师,比如埃利亚斯.卡内蒂、德里克.沃尔科特等。同时,诺奖也没有真的忽视那些久负盛名的文学大师,毕竟泰戈尔、萧伯纳、托马斯.曼、T.S.艾略特、福克纳、加缪、马尔克斯、格拉斯等大师以及up主提到的奈保尔、库切、略萨、门罗也都得了诺奖。
  • 生理课代婊:个人挺喜欢门罗的,但我喜欢的原因是好读,就跟她本人的阅读习惯一样:不一定要把一个故事从头读到尾,而是随时随地都能捡起来看看。克拉克评价她的写作风格是散漫的,尽管用的是传统的线性叙事,但是把线索打乱了,并没有清晰的视野,更像在房子里走动,把自己封闭的空间和另一个封闭的空间连接起来。当时写论文的时候想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读,老师说这“老掉牙”了,做了文献综述以后发现不管哪个角度的分析都被前人做过了,很详尽。而且在我眼里,她也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女性主义者,尽管她故事里的女性通过叙事,在家庭和朋友这一微观政治体系中寻求解脱或尝试理解她们的客体地位。但是她们的反抗总给我一种绵软妥协,“逃离”也不是真的要远离,更像是一次发泄和释放,一次漫长的中场休息,只为了更好地对抗之后乏味的生活。之前因为写作交了一些朋友,非常巧合地发现不少差不多年纪的女孩都很欣赏喜欢这个老太太。没想到渡边对老太太的评价还挺高嘿嘿。
  • Pzilina:实至名归: 奈保尔《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库切《耻》《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马尔加斯略萨《酒吧长谈》 门罗《传家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