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语】京都大学 中国文字文化论 第1回 汉字的特征 【P1】-【中日双语】京都大学 中国文字文化论 第1回 汉字的特征 【P1】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逍遥此岸:现在:《今年の漢字》 未来:《コトシのカタカナ》[doge]
  • o流星彡:这老师真的很用心,先讲汉字的牛逼之处,让学生提起兴趣,然后又讲汉字的好处,忽悠大家学,最后又说学习汉字的过程会遇到困难,都是很正常的,防止学生破防中途退坑。
  • 爱宇宙的蛋糕怪:🦄,日本也搞简化汉字。咱们中国的一些汉字被日本简化得很离谱,比如说“附近”简化成了“付近”。“预告”简化成了“予告”。 有一个谣言流传了很久,就是说现代汉语词汇有6成还是7成来自日本和制汉字词。 拿出证据反驳那些说中国离不开日本和制汉语的谣言 1872年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编纂《华英萃林韵府》将“电报”、“电池”、“光线”、“分子”、“民主之国”、“地质论”、“物理”、“光学”、“理论”、“动力”、“国会”、“会议”、“纳税”、“函数”、“微分学”、“代数曲线”、“沿海”、“罗盘”、“闪电”、“午线”、“抛物线”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17]。这些辞典都东传日本,被日本各种英和、和英辞典的编纂所借鉴,为日本学习西方的思想、科技,创造新词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自己开办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译馆、上海的南洋公学、湖北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据统计,仅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从1855年(咸丰三年)到1911年(宣统三年)近60年间,共有468部西方科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其中总论及杂著44部,天文气象12部,数学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译之书内容广泛,包括算学测量、汽机、化学、地质地理、天文、航海、博物、医、工艺、造船及水陆兵法等共180种。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学名词,都是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最初定下来的。日本目白大学陈力卫教授也证实:“当时日本外务省官员柳原前光曾将江南制造局所译的书籍十数种购回日本,用作教科书和同类学科书籍翻译时的参考。”“据调查仅19世纪出版的汉译西书就有155种被日本人翻刻利用,通过加注释、加日文翻译解释等程序后,其中的‘汉语’词便也随之直接地借用到日语里去了。”事实完全可以证明,许多所谓的“日语外来词”,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中国产品”。即使没有日语外来词,中国人照样可以翻译西方科学文献,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正常交流,照样可以做实验报告博士论文。
  • 清绝之君:说得太浅,也不系统。
  • 哈姆莱特住在612星球:这视频不完整啊,原长有一个小时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