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存在感的茅盾文学奖?深度解读本届五本获奖到底怎么样!-毫无存在感的茅盾文学奖?深度解读本届五本获奖到底怎么样!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JiFe3:茅奖真应该改革了。 奖金太少,在如今奖金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由读者无偿捐款的奖金池,这最能提高读者参与度,也可以看到读者对作品的认可,让获奖作家直接感受读者的赞许。 固定50本榜单,末尾淘汰,评新的就要淘汰旧的,不要在搞年限,当年好的立刻就评奖,提高门槛,13万字实在太少,最起码应该在30万字以上。 应该给大众评委一席之地,虽然专业和普世必然不能高度统一,但是让读者喜爱多少也是文学作品的价值。 评奖应该鼓励写未来生活的作品,现在全是是写过往的,没有写以后的,时间长了,文学就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了。
  • 柳三变啊啊啊:这届就是作协主席的赛跑,学阀的游戏,真的没意思,不符合主旋律就上不了,完全被政治浸透了,文学已经不再是文学……
  • writer周末:个人觉得当下华语文学其实还是需要一些“类型文学”壳子的小说,一个创作者的小说首先要有可读,拥有强烈的情感波动,这样才能吸纳读者,进而才是反映种种现实、历史或隐喻。 一些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诸如葛亮早期的那本《朱雀》,完完全全是莫名其妙的小说,写历史写出几个片段还算不错,但粘合起来成为一本长篇就显得支离破碎,完全被背后的“价值”裹挟了文字、结构和叙事。这种现象老派、新派作家都多少有点,对本来就被其他速食文化产业吸引胃口的新一代读者来说显得笨重。 而英国、美国六七十年代出道的这一群作家大多有着这种语境和文化背景上的“新鲜感”和“现代化”,在大陆比华语作家远受到欢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是想要拔高华语创作以及审美的水准,作家们就不能太端着捏着耗着傲着。
  • carl唯唯诺诺:《秦腔》《白鹿原》《繁花》《一句顶一万句》《尘埃落定》,我的茅奖前五
  • 阳青帝:我得再看一遍《一句顶一万句》了,是真的喜欢,百看不厌的那种,因为幽默[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