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2021年了,灵笼为什么还没火?【坦说国创】-马上2021年了,灵笼为什么还没火?【坦说国创】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艺画鸽王:因为艺画够鸽
  • 不存在的涅槃:没办法,b站看番的部分人太双标了,国漫稍微差一点就狂喷,日漫作画崩剧情崩也能洗,刀剑就是个例子,已经烂掉了,去看评论区还有人再洗呢。
  • 甜面酱的红脸蛋:《灵笼》的追番量在全站排行13,而且是以3d动画的身份闯入前列的,应该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要符合出圈这个概念,纵观泛二次元,做到出圈的凤毛麟角,就连《鬼灭之刃》我感觉在中国本土也并没有怎么出圈,但是差不多快触到二次元的天花板了,追番量快突破1000万大关,出圈的基本上也就得《进击的巨人》才算,只有那种超越了二次元本身,作品足够成人化,足够优秀,具备较高的文学性和普遍人性哲思的作品才有可能破圈,这样的作品不过尔尔,《灵笼》达不到的可以交给《三体》去实现,作为一部原创动画,《灵笼》真的蛮不错的,不信你看看每年原创动画翻车的有多少?国产的如《芯觉》,日本那边如《成神之日》和《全员恶玉》以及《大欺诈师》等等。
  • Alowel:个人看法,一言概之,灵笼不出圈主要原因以下: 1.题材冷,现在都是恋爱轻松热血向动漫当道,末世题材的压抑感确实不那么受欢迎。 2. 节奏慢。部分原因是更新频率导致,但其中也包含动漫本身在交代一些背景设定时有些拖沓,特别是在讲述上民和尘民待遇差别时。 3. 叙事方式不是太过成熟。这一点问题就多了,其一就是灯塔制度的描述部分,可以看出制作组讲述尘民生活艰苦部分时目的在显示出灯塔社会的残酷和不人道,但是由于前期动漫视角锁定在主角等上民身上,因此比较不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最终呈现出一种低级撕b的感觉(这样说或许有点过于夸大,但看的时候确实会有一丢丢这样的感受)。 4. 人物刻画不够立体,主要角色人格方面也不是很出彩。除开主角马克和女主,以及博士等人除外,其他角色(尤其是主角小队里其他几个人)性格都很明显是脸谱化,既没有关键剧情让他们发挥,也没有与他们角色重要程度与之匹配的心理描写,部分尘民角色也是,感觉他们本身的性格完全是由创造剧情而产生,有一种为了服务剧情而强行人设的生硬感。而主角本身虽说刻画足够,但人设本身也并不特别,并不是太富有个人魅力,且动漫目前没足够展现出其心境上的学习以及成长。 5. 不够热血。这一点可能占有比较强的主观性,毕竟动漫本身是末世题材,难免压抑,但个人认为一些战斗场面虽说特效做足了,但观看时就是缺乏一种能让人燃起来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配乐,也可能是由于画面呈现原因),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巨人,同样是题材较为压抑的作品,但是巨人在角色战斗时该燃的照样很燃,让人直呼过瘾。不是说灵笼一定就得燃,但是观众的确会更多的期望看到上述我说的场景,且灵笼应该也有呈现的能力。 6. 节奏问题:第一季看下来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前期大量铺垫描写灯塔以及地球上人类的社会制度和生活形态,最后几集视角突然由宏观转向围观,主角马克因为对女主情感的觉醒而奋起反抗,最后变成主角小队和主角一起去冒险。给人的观感就是强行用主角推进灯塔变革的进程,并且方式有些过于俗套,所以最后看时不免让人有些失望。 最后,上述的所有内容是建立在灵笼已经是一部极其优良神作上所做出的个人评价及建议。虽说感觉批评了很多,但是灵笼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故事本身都要远超99%的国产动漫一大截。之所以批评也只是单纯将目前的灵笼和神作以及出圈标准做出对比,指出差距,就这样~
  • 凡心--:阮瑞认为,《灵笼》并不是靠某一项的重大突破来提升品质,而是努力做到各个环节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他说:“《灵笼》不是以省钱为第一目的,而是以达到某种效果为第一优先级。我们前期时间花了较长的时间打造完全原创的动画新IP,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只做设定,建构世界观、完善细节和人物关系,故事阶段又用了一年。相对于体系成熟、较容易把控的中后期流程,前期的试错代价更大,我们更重视的也是前期。”十一月份艺画的老总阮瑞采访里的一些话 尤其这句“《灵笼》不是以省钱为第一目的,而是以达到某种效果为第一优先级”让我看见确实很感动,这个年代能说出这种话的创作者尤其还是一个公司的总裁,实在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