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中 涛 声-纪录片《心经》_完美诠释心经的精华奥义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月明沧海v:佛陀所觉悟的宇宙生命真相——三法印 首先澄清,三法印和四法印的说法都是对的,没有此对彼错分别 三法印和四法印都是佛在对不同对象,演说不同的经典时,对宇宙人生实相所做的总结,其中三法印是无常,无我,解脱(涅槃),四法印是无常,苦,无我,解脱,而四法印中的苦,也属于无常的一部分,所以既可以被纳入无常的范畴来解释,也可以单独列出来解释,并且正是因为无常,所以才世间才是苦。三法印和四法印在很多经典里都有提到,只不过翻译时用的语言略有区别而已。 三法印的出处如《莲花面经》说:一切行无常(一切业力因缘合和而生的身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动态的,因缘时刻处在变化当中,刚才的不是现在的,现在的不是一会儿的,行,就是动态,变化,生灭迁流变易不停的意思,是事物的性质),一切法无我(一切因缘合和而生的事物,都没有独立的,绝对的自我主宰特性,没有独立性,没有固定性,没有真实性,我,在佛法中不仅指我自己,也是指认为事物有真实性,主宰性的意思,无我,就是说事物是因缘合和(各种因素,条件彼此合作,相辅相成)而生,而灭,其中并无绝对的真实自体,所以是有名无实的,缘起缘灭的事物就是空性的,空性就是事物的缘起本身,色空不二),及寂灭涅槃(一旦通过修学佛法,持戒,修定,开发觉悟身心世界实相的智慧,证悟了缘起性空,也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事物真相的无知,无明,和随之我执,对事物的实有执着,及由此引发的贪欲嗔恨等喧扰于心中的烦恼都会寂灭无余,不会再造业受报,轮回生死),此三是法印(这三项原则是佛法衡量佛法真理的标准,犹如盖在世间文件上的印章一样可以鉴别文件的真伪)。 四法印的出处如《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说: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有人翻译为有漏皆苦,漏,就是贪嗔痴烦恼,痴,就是心时刻处在无明状态下把身心世界都当真实的来执着,由此产生无尽的贪嗔情绪,造善恶业,受苦乐果,身心世界,都是业因果的呈现,本质是业力因缘合和而生起的,生灭无常,本性不可乐,不值得追逐,所以是“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有人翻译为涅槃寂静,这个涅槃的乐,解脱的乐,其实是超越苦乐,不可思议,无法言说的,但由于这个境界没有生灭无常,变易不停,苦乐交替之“苦性”,所以对未解脱的,沉迷于苦乐循环,在有漏皆苦的轮回中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无明众生,可以称解脱为“乐”)。
  • 秋天树叶儿黄了:这是道啊,道的另一种表达。我看到了易经,道德经的影子……
  • 华夏飞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 飞来的原歌:阿弥陀佛[保佑]
  • 月明沧海v:大势至菩萨真实化身印光大师开示:开悟与证悟之别 夫欲了生死,必须实证。若唯悟而未证,则烦惑尚在,大须努力。倘能兢兢业业,历缘煅炼。则觉照存心,冥符圣智。 人我是非之凡情,无由而起。若不加觉照,依旧凡情炽然。功行愈高,情见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难免。如人睡惺不起。久复睡著。古人谓大事已明,如丧考妣。正以烦惑未断,或恐复迷。须知断惑之人,便无凡情。既无凡情,何有生死。大悟之人,其悟纵与佛同,其惑犹未断除。必须念念觉照,庶免凡情用事。如来深知末世众生,烦惑难断。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令其于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承侍弥陀,追随海众。从兹圆破无明,彻证自心。直至成佛而后已。 白话翻译:想要了生死,必须实修实证。如果只是开悟而没有实证,那么烦恼惑业还在,还须要大大的努力。倘若能够兢兢业业,经历事缘的锻炼。那么觉照存于心中,冥然符合圣人之智。人我是非的凡情,没有路途生起。如果不加以觉照,依旧凡情炽然。那么功夫行持愈高超,人我情见就愈重。由开悟而再迷惑,在所难免。如同一个人睡醒了不起床。久了又会睡著。古人说:大事已明,如丧考妣。正是因为烦惑没有断,恐怕又再迷惑。必须知道真正断惑的人,就不会再有凡夫情见。既然没有凡夫情见,哪里还有生死呢?大悟的人,他的开悟纵然与佛相同,他的烦惑还没有断除。必须念念觉照,才免得以凡夫情见行事。法藏弘忍师徒父子,虽然所悟境界高深。只因为我慢太厉害,全体埋没在人我情见当中。而还想要成为续佛慧命的第一高人。以致一错永错,而不能返回。尽他一生的智力,只做得个平侍者那样的身分。可不是悲哀吗?如来深知末世众生,烦惑难以断除。特别开示一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令我们在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就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承侍阿弥陀佛,追随清净海众。从此圆破无明惑,彻证自心。直至成佛而后已。 …… 一切凡夫,具有二病。一则狂妄,二则愚痴。狂妄者,谓我本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土净,何须求生净土。此系执理而废事。其弊至拨无因果,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此人必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以善因而招恶果,诚可怜悯。 白话:一切凡夫,都有二种病。一是狂妄,二是愚痴。狂妄的,认为我本来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国土净,何须求生净土。这是执着于理性上的理解而废弃事相上的修持。这种弊病导致拨无因果,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此人必定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