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1】你看到的长平之战地图都是错的-【长平之战1】你看到的长平之战地图都是错的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任季子:还以为up嫁人生孩子去了,好歹又更新了[doge]
  • 彦的工具人:改正一下,露天的煤厂。这个地方的矿都是矿井,没有露天的
  • 雁荡雍凉:1.在我看来,本视频与其他讲长平之战的视频和文稿之最大区别,也是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入并重视了赵收上党后,沁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或者说西部主要山区,控制权不在赵,而在秦。也就是说,赵接收来的上党是少三分之一的。 2.战国时期上党的范围很大,包含了今天的长治晋城以及一部分外缘地区,但是长平之战前,上党西路的沁河流域山地基本由秦控制。本地人都知道,长治到现在还有“东路西路”之分,西路就是沁源沁县以及屯留西部山地,东路则是长治盆地区域和太行山区域的县市区。 3.整个上党地形呈现“凹”字,西高地为沁河流域山地,东高地为南部太行山。西高地阻隔了河东临汾运城,东高地阻隔了邯郸安阳。 4.西高地(沁河流域)自北向南大致为:沁源县、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交通方面自北向南逐渐便利,即,若自沁河流域向东西走,从北到南越来越便利,也即,沁源最难往东西走,越往南你往东西走越方便。农业方面粮食产量不足,沁源北部西部甚至有草原,经营牛羊牧业,但越往南粮食产量越多。 5.视频最后提到了在沁河流域北部山地向东出击北上党(长治盆地)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我认为,存在可能性,但即使尝试了,最终也会放弃。因为沁源,我老家,是个交通黑洞。第一,从沁源向东进军长治盆地,交通极为不便,即使到今天,从沁源县城(县城在沁源县南部)直达长治市区(潞州区)(长治盆地核心区域)也只有一条往东南方向的国道可走,八成路是山路,期间还要翻越沁源屯留县界的雕梢岭,大起大落蜿蜒曲折,开车都得俩小时;若是先向东北到沁县,然后再往东南去潞州区,则更绕更远,三小时车程起步,补给极其困难。第二,秦军后方是沁河流域,但更大更基本的后方是河东(临汾运城),若是从沁河流域北部(沁源)往东南进攻长治盆地,你的粮草不能从今天沁源西边挨着的介休市、灵石县、霍州市等河东产粮区进入沁源,而是要从河东先运到沁水县、安泽县,然后再往北去沁源县,还不能是水路,因为沁河水太浅,路程太远。即使到今天,沁源和介休灵石霍州的联系也极少,相隔崇山峻岭,即太岳山主岭区,到现在也只有几条地图上都经常搜不到的窄窄的旅游公路与西边几个县连接,还都是在深山里硬生生开出来的。沿沁河的公路到现在都没修成,从沁水县(端氏交通枢纽区)往北运粮运兵,你连安泽都到不了。综上,秦军不可能舍近求远、徒费粮草、兵行险道,在沁河流域北部向东南出击长治盆地。
  • 囧哦的天空:上党是必须要的,因为赵国被太行山天然分为两个部分,如果上党被秦军攻占,那么秦军就有可能从上党继续沿太行北上腰斩赵国,吃掉赵国太行以西的半壁江山。这利害关系太大了,赵国选择接收上党没有问题。
  • 至黑之事:up主,长平之战我有三点愚见,分别是 冯亭,廉颇,白起。 1、上党太守冯亭。关于上党军民一致请求弃韩投赵我有点看法,首先当时社会环境是一个地区100%的财富掌握在1%的贵族手中,而处于底层的平民是没有话语权的。古时的屠城,大多数就是把这1%的贵族财产残忍没收重新分配,好利于统治。而秦国有多残忍不用说。所以就算是上党和平交接对于上党贵族来说也是灭顶之灾,所以以冯亭为首的上党贵族(而不是上党全体军民)选择背韩投赵(说不定他们跟平原军赵胜还有交清呢)。 2、廉颇的军事才能,这里不讨论长平之战,而是它的前世阏与之战。很多人都是以此战推论廉颇不如赵奢。分析一下,当时韩国让出上党,秦军得意迅速兵临阏与城下,当时秦军应该保证行军速度,轻装简行,大型的攻城器械和随身携带的军粮肯定不多,所以廉颇当时应该判断只要阏与城能守住一段时间,秦军就能乖乖撤退了,说不定秦军攻打阏与就是为了围城打援呢!而赵奢也看到了这一点,而且他就是管后勤,他心中有一笔账,只要按兵不动多久,秦军的视线就会全部放在攻城,那时就是反击的机会。 所以 廉颇做的也没错,只是廉颇求稳,赵奢冒险。 有人说韩信的军事才能是吹出来的,这个说法有点偏差,应该说是算出来的,名将的标准就是心中装的账算的清不清楚。赵奢应该就是发现赵括心中没有这笔账,所以才彻底否定了赵括)。 3、白起,很多人分析长平之战一开始为什么不是白起挂帅是因为当时白起当时被范睢排挤,其实也有点不准确,因为开始打韩国时,白起攻打野王的重要任务,到打赵国时,只需要让白起改道北上就行了,为什么要在这个重大节骨眼上,把白起换了呢? 我觉得不是秦王与范睢排挤白起,而白起自己不想攻打赵国,这是为什么? 当时 骑兵(骑兵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军事理念 最好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国与赵国,秦军对韩魏楚等国是降维打击,对赵国则是棋逢对手。所以白起应该从军事的角度上看到了攻打赵国可能会得不偿失,所以不建议秦王此时对赵国用兵,而对于秦王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政治仗,你不想打那我就换个人打!从后来战争走向来看,白起是对的。当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又从军事的角度看到了一举歼灭赵国的好机会,就算不能完全吞掉赵国,但也能为秦国彻底打败这个最大的劲敌!

http://acg.ibilibili.com/cms/yirenzhixi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