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科学家的少年是如何被现实磨平理想的——即将博士后出站的优秀师兄为何放弃做高校教师-想要成为科学家的少年是如何被现实磨平理想的——即将博士后出站的优秀师兄为何放弃做高校教师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逆旅之过客_:帅臣你好,我也来分享一些自己碎片化的经验和看法吧,欢迎交流。我比你大几岁,读了硕士,有了几年工作经验,同学和师兄师姐有留高校的,也有去企业工作的。 科研是兴趣还是工作,主要是看花谁的钱。如果拿着几百上千万的国家或企业经费,那就不得不去面对现实问题;如果只为求知或者自我满足,那可以去学校付钱学习。你们也发现那些历史上的科学家很多是贵族出身。现在为什么想做理想化的科研这么难呢?因为人和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复杂了,我们已经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做某件事了,科研也如此。知识确实是全人类的,但知识的传播(知网、SCI)、实验等科研活动都需要社会成本,所以我们需要在一个大的科研圈、社会系统里合作,那在合作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不喜欢的现实问题。换个场景,旅游可以是纯花钱的一种消费行为,现在也成了一种自媒体谋生手段,而要用此手段谋生,就需要更精致的文案、视频等,也可能需要接广告(其实你自己也说过自己随心的发视频和做全职UP主的区别)。 科研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往往包括科研指标、经费、论文、汇报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提供科研经费的资方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一种手段。从科研参与者角度看,好像和我们做的课题无关,但从科研项目、大老板、基金委等的角度看,这是在日常课题工作之上的一个层次去保证项目进展质量的一种方法。这确实需要每个基层科研工作者付出额外工作,但从整体项目集或项目组合的角度看,这对科研成果的产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设想一个极端场景,我想申请一亿的经费,要研究一个世界上其他人都没有涉足的课题,由于此课题难度大,价值高,研究周期需要三十年,那你会如何处理我的申请? 关于科研热点问题,一个课题之所以热,是科研参与者共同造就的。容易出成果、出正反馈、申请基金、有应用场景,才会热,而研究的人多了,可能又会强化这一领域的热度;“冷点”课题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循环。但如果我虽然在研究一个热点领域,但却只能拾人牙慧,无法取得领先的成果,可能我也会尝试换个方向去错位竞争,错位竞争的人多了,可能“冷点”会变成新热点。(BTW深度学习在2000到2012之间绝对是属于“冷点”课题的)如果一个课题,一直不出成果,没有正反馈,可能一百年都没有新发现新进展,那就算一开始我抱有很多热情和兴趣,也有可能会消磨吧。
  • 弓道少女赤城酱:国内的这个环境,人生成功的价值标准,直接变成了能当多大官,能赚多少钱。 当你30岁还没出过校园,还在住单身宿舍,一个月全靠导师学校补助的三四千块,你同学,同辈已经买房买车,一年几十万,你过年一会回家就要面对父母,亲戚,甚至爱人的指指点点,这种环境换成谁都得崩溃。国内家长疯狂鸡娃,很多人的目的就是指望上好大学,然后赚大钱,当大官,在某些父母浅薄的认知里,学历等于钱,然后国内的大龄博士们又得被父母pua焦虑自己的未来,这样怎么搞科研? 换句话说,如果你一出生就有极强的经济助力,极强的家庭人脉网助力,那你适合科研。 我见过的那些理想主义者,并且还在坚持学术道路的,都是什么北上广活着二线城市土著,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要么是大学教授,医院医生,要么就是军工研究所的研究员,政府内的公务员[吃瓜]
  • 乐观的嘻嘻哈哈:我就想知道去高校工资多少,形而上的东西管不了[doge]
  • 大不不不不:我的老师省会六套房(早期便宜的时候买的,价值翻了50倍),当时一年存款可以买两套贷款按揭那时候他买的时候也不限购,不停的搞钱$_$买房,学术水平一般,但是够带学生毕业。现在上班很快乐从不压榨,课题没钱付版面费就私人掏钱给你发,带他上分送你出去开会[妙啊][妙啊][妙啊][妙啊]
  • 西布西瓜:有人看到以前贵族搞科研,但却不提现在富二代们怎么不搞科研。不是拉踩富二代,但是网上那些“人家祖上几代努力你寒窗十几年巴拉巴拉”这些言论不就是在说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人不为社会做出相匹配的贡献吗?这些上位人士可以pua底层,那么这样的社会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