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工厂How To Be Creative How an Artist Turns Pro~1-【中文翻译】如何增加创造力?艺术家如何将自己转变成专业人士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zx2kk:“坚持每天笔耕,一行接一行,一页续一页,一刻接一刻。把《故事》常备在身边。运用你从中学到的东西,作为指南,直到把其中的原理掌握得像你与生俱来的天赋一样,收放自如。在做这一切的同时,扔掉你的恐惧。因为在想象和技巧之外,世界要求于你的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敢于冒着被拒绝、被嘲讽和经历失败的风险的勇气。在你为写出内涵深刻而又美感并行的故事孜孜以求、上下求索的同时,审慎思考,大胆下笔。那么,就像寓言的主人公一样,你的舞蹈会让全世界目眩神迷。”
  • 无有人:他说得对,从来都没有什么灵感或天才,只有日复一日的努力。
  • CloudJuice:想起NHK的一个纪录片,叫做《职业人的作风》。有一期采访佐藤直纪,日本一线的配乐大师。本来以为作曲家都是靠灵感迸发完成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是佐藤也会为了抓住心中浮现的音符苦熬几个小时,甚至觉得无法继续。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年轻时还因为找不到自己的风格倍受打击。 “曲子会从天而降,泡个澡,自然而然就作好,这种事是不存在的。”
  • AMoZoe:太真实了,创作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
  • Royal_R先生:我认同专业和业余创作者的区别在于,业余创作者能够、也只能够在“有灵感”的状态下创作,专业创作者则能够在“没有灵感”的状态下,也能够完成创作。 越庞大、具有深度的作品越需要深思熟虑,可以保持日常训练而写6页,但和6页能否投入正式使用是两码事。 慎重下笔,不轻易动笔,也是一种重视的表现。也许并不是不愿意写,也不是写不出来,而是能够直观感受到目前所写的东西是“糟糕的”,“低水平的”,而自己早已知道手中的作品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质量。由此衍生的“创作慢”,也并非能用“不专业”来粗略概括。我个人认为这视频有一定参考作用,但如果不加思考直接全部吸纳,那也是极为有害的。 而这里所提的“专业”,与其说是写出6页能够投入使用,倒不如说是6页能够用于保持训练,让自己在“没有灵感”的状态下也能继续创作。类似的例子是美术大师们也许不会无时无刻都在创作画作,但他们也许会保持每天的日常描线训练。音乐家们也许不会每天都在演奏和创作,但他们会固定抽出不少时间来保持手感。 这里的针对“创作”的“专业”,在我个人看来也是类似的,并非这部分创作的内容能够直接投入并且作为结果发布,也许这部分发布的作品只是类似“练手作”的感觉。但“专业”人士的“练手作”,在质量上也同样会比“业余”高很多。但问题不在于这里,而是如果想要创作出足够庞大、深邃的故事,这些“练手作”只不过是基石,大部分“练手作”并不能成为“巨著”,而即便时刻保持训练,“巨著”往往也是从经年累月的沉淀中诞生的。 而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想要继续提升,都必须离开“舒适区”,去面对痛苦。而这种“舒适区”,是动态的。有的人通过在“副业”上产出,来逃避“主业”的痛苦,这是一种舒适区。另一种用“正经工作”、“没有钱”来逃避自己在自己想要追求的事业上,在实力上无法继续前进、提升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舒适区。 人最大的敌人从来就只有它自己,因为它自己可能会让“自己”意识不到自己“存在某种问题”,而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自我消耗才是最大的。